返回第九章(6)(2 / 2)造士首页

经过几近咯血的学习与研究,辛怀玉似乎找到了贯通科学哲学与重演论与课程设置的关键,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只是以辛怀玉的学识和智慧,再加上外部条件的限制,辛怀玉的理论只停留在了框架的层面,既没有对框架做更进一步的探索,丰富成为理论,也没有在教育实践中实验验证。辛怀玉在大学毕业那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还能算研究成果的话,写成了论文《试论“重演论”在教育教学中实现的可能性:兼论科学教育中核心概念和概念框架的构建》完成后投到了师大的学刊编辑部。从此石沉大海。

为了让读者朋友更进一步知道辛怀玉这个人,我这里不妨多写几句,向读者朋友介绍一下辛怀玉所谓的核心概念和概念框架。

按照重演理论,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重演人类研究科学的过程。人类是如何研究科学的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重演人类研究科学的过程被辛怀玉定义为核心概念和概念框架。读者朋友会认为这么抽象的东西如何能跟教学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辛怀玉研究的是偏理论的东西,主要是为课程设置、教材编修与教学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我们知道,科学教育(包括综合及分科的理科课程)要求具有连贯性、一致性和系统性。我国最早的教材还比较注重这些方面,随着心理学的介入,教材改革越来越倾向于从学生认知阶段的心里成熟度出发编定教材,教材的连贯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变得模糊不清。科学课程内容庞杂,“广而不深”。这些原因容易导致学生疏远科学,让学生只能学到零散的知识,无助于学生知识的整合、构筑有效的知识框架;学生无法感受到科学所富有的创造性以及科学内在的逻辑性、一致性和普遍性,阻碍了科学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理解掌握科学和工程实践的需要,阻碍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科学参与和决策。

科学知识的日益增长使得不可能在高中教育之前教授所有的概念,也不可能把所学学科的详尽内容全面展现。而且,目前的科学教育中,学生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却无法将新知识与过去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导致学生无法构建一个整合而深入的科学知识体系。在信息时代,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教给学生“所有的事实”,而是给学生提供必需的核心知识,帮助学生有能力在未来自己获取知识。

唯有通过把握核心概念并由此构建起科学概念框架,并在其中渗透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才有助于学生评估和选择有用的科学信息资源,使得他们在完成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后,能够更好地继续发展,成为科学工作者、科学知识的使用者,甚至是知识的创造者。

相关研究指出,专家与新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组织知识的方式不同。例如,专家倾向于理解核心概念和大概念下的理论框架,而新手的知识体系则显得支离破碎,知识片段之间缺乏连贯性,无法构建知识体系。因此,要想学生以专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知识,则要先理解知识是如何彼此连贯以及知识是如何聚集为核心概念的。

这正是辛怀玉研究的核心。

以专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知识,就要求教师理解知识是如何彼此连贯以及知识是如何聚集为核心概念;就要求教材编修体系中如何更明晰的体现这些内容。只有这样,聚焦数量有限、重要的科学与工程学科内与学科间的核心概念,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系统地探索和深入理解每个核心概念,改善以往科学教育“广而不深”、“单元主题之间不连贯”以及每个单元主题均被看做同等重要的缺点。

事实上,我国科学课程(包括综合及分科的理科课程)标准因深广度、一致性、学科内与学科间知识的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课时的矛盾等问题而备受质疑。

前面我们说过辛怀玉因为听老教师的课感觉老教师们投机取巧,不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专在零碎知识和解题技巧上下功夫,其实是跟教材有很大的关系。这点上辛怀玉是冤枉了哪些个老教师了。虽然教材编修必需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科学自身具有的连贯性、一致性和系统性。

当时辛怀玉的研究虽然不成型,但其中有些思想确实闪耀着理性的光芒。给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可惜那时候辛怀玉还是个学生,没有名分,投出去的论文三年后才重与辛怀玉见面。而那个时候辛怀玉已经在校办鸡厂整日忙着给鸡打疫苗、捡鸡蛋、清鸡粪,再没有心情完成他的研究。

大四那年,辛怀玉一方面深感力有不逮,实在无法胜任这么庞大的研究另一方面思想发生了转变,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思想的重要性,开始把精力转向中国传统教育。

读者朋友会问:辛怀玉不是学中文的吗?怎么会搞出这么深奥的哲学问题来?

忘了告诉诸位读者朋友了。辛怀玉高考那年,百分制的情况下语文考了96分,政治考了98分。据说在高中的时候辛怀玉喜欢哲学到了痴迷的程度,高中政治老师已经是老内师大生了,好多概念范畴辩不过辛怀玉,高中政治老师因此十分看重辛怀玉,说辛怀玉将来应该是班里最有学术前途的一个。

不过从辛怀玉的人生经历看,最终还是没有走成学术路。

我们从他致力于重演论和科学哲学研究到转而研究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大概能见到些端倪。

辛怀玉的这次思想转型,使得辛怀玉从繁琐的理论中解脱出来,完全进入了教育实际。从这个角度看,辛怀玉的这次思想转型未必是件坏事。特别是从鸡厂出来,恢复上课后辛怀玉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算是完成了他的部分理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