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聪明的王守仁自然落榜。
王九没有责怪自己的儿子,与任罄一起至京城的诸翠更是陪在王守仁的身边,照料着自己的相公。王九知晓王守仁自作聪明的消息是这几年一直陪在宣德帝朱瞻基身边的陈耀透露出来的。
当日宣德殿上与本次主考谈论此事时,陈耀一直在旁边看热闹,后来当成笑话讲给自己的母亲朱菁,然后公主朱菁一听,就想到可能是任罄的儿子王守仁……
最后,任罄问自己儿子王守仁,果不其然,正是自家儿子干的!
任罄又好气又好笑。
但出乎任罄的意料,自家相公王九却未表态,也没责怪王守仁,只是将王守仁赶去国子监学习。
国子监负责培养官员。学习内容有三个,一是“四书五经”经义二是太祖皇帝发布的金科玉律,如大诰大明律太祖语录太祖选集解读,以及历代名臣奏议等三是田土、水利、收粮纳税等行政实务。
学生来源有四个,最高一等的学生是像王守仁这样的考进士落第的举子二是全国各府学、县学推荐过来的、乡试中屡考屡败的、年龄偏大、五十岁左右的秀才们,这一类称为贡举生,这是国子监学生的主体三是恩生,有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有死谏忠臣烈士的子弟,有见义勇为者,比如擒贼杀盗的立功者四是例捐生,每个入学指标八百石白米,用于国家赈灾中,当然这也不是有钱就可以滥竽充数的,例捐生须有秀才身份。
监生们天天“四书五经”,这些追求功名利禄的读书人,并没有沉下心去修学“四书五经”的身心学问,对真正的田土、水利和钱粮刑名这些行政实务,更是不关心。这样的学习内容,这样看不到出路的学友,这样的学习环境,对王守仁来说,只有一个帮助,即有个安身养命之地!
但王九对自家儿子言道,各种学问,无论文武,最终殊途同归,最后皆归于“道”!
王守仁深以为然。
挫折确实能使人成熟。假若一路坦途,反而错失了路边的美景!
经过分析,王守仁发现,圣贤学问的三个组成部分,且依次递进的关系,顶层正是自己父亲王九所言之“道”,如天空,高高在上,有星星,有日月,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糊,即使在树上架个梯子,也还是够不到摸不着!
第二层是德,虽然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存在,严格要求自己,就能进步。
疑问是,德的标准是什么?“仁”是“德”的最高境界,那么这“仁”究竟是什么?学到哪一步算到头?疑问归疑问,这个疑问没有影响王守仁的心情,没有像那个“道”一样令他迷茫,令他无力,令他自卑。
第三层,“游于艺”,周礼上写出了具体内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可是一门一门的技艺,不学不会,一学就能学会,如果这个确实是圣贤学问,那么学做圣贤,就不再茫无头绪了。也不至于去傻坐七天,竹子没有格明白,却把自己脑袋格晕了。
在国子监,有充分的时间让王守仁分析问题,并分析明白。王守仁似乎明白了,分析,如果有“格”之意味,分析问题就是格物!
六艺的第一艺“礼”,王守仁专修礼记,对“礼”再明白不过。
礼,是按层次分类,第一级,是天子礼,第二级,是诸侯礼,第三级,是家礼。202电子书20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