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6章 邲之战(1 / 2)战乱与冲突首页

不过,晋国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原盟主,也准备履行盟主的职责。待国内一切安顿好以后,这年秋天,晋景公委派荀林父为晋军主将,先毂为副将,率领六百乘兵车,南下救援郑国。

晋军到达黄河北岸,正准备过河,探马报告说郑国已被楚国击败,郑国已经投降楚国。虽然那时交通闭塞,但几个月后才知道这么大的消息,足见晋国并没有在郑国安插眼线。

没有见到楚军,就这么回去也不好交代。于是荀林父率领晋军渡过黄河,到达河南荥阳以北的邲水。得知晋军前来,楚庄王并没有退却,而是命令楚军北上,与晋军隔邲水对峙。

如果晋军渡过邲水,或者楚军渡过邲水,晋楚两军势必会爆发一场大战。鉴于郑国已经投降楚国,荀林父打算撤兵返回晋国。但荀林父刚出任中军将不久,撤兵的命令很难得到执行。

最先违犯命令的,是中军佐先毂。先毂是荀林父的副手,但他第一个跳出来,带着自己手下将士,就冲过了邲水。如果让这支晋军孤军奋战,后果不堪设想。韩厥劝说荀林父,希望晋军渡过邲水,与楚军一决雌雄。晋军大队人马,只好仓促过河应战。

渡过邲水以后,荀林父并没有命令晋军投入战斗,而是把晋军驻扎在敖山、鄗山之间。如果趁机攻打楚军,或许能够取得不错的战绩。荀林父惧怕与楚军交战,不过楚庄王也有些担心。

面对人多势众的晋军,令尹孙叔敖也不希望两军决战,也希望楚军撤兵回国。这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楚国小将,力陈与晋军决战的各种好处。这个叫伍参的楚国小将,一百多年后,后代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是伍子胥,伍参的曾孙。

伍参对楚庄王说,别看晋军气势汹汹,可晋军六卿组建不久,将帅肯定不和,谁也不服谁。晋军没有统一的号令,这个想打,那个想退。混乱无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再看咱们楚军,令行禁止,进退有据。还有,楚王怎么能在晋臣面前撤退呢!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于是楚庄王不再坚持撤军,而是命令楚军继续往北前进。来到管地以后,楚军才安营扎寨,伺机交战。

盼望了三个月晋军,直到半年后才来,郑国君臣心里很窝火。郑襄公与文武大臣紧急商议对策,大臣们一致认为,郑国夹在两强之间,太难受了,应该让晋军和楚军决一死战,隔岸观火。

让晋国和楚国交战,互相消耗对方的实力,无疑是有利于郑国的。如果晋军获胜,那么郑国还要重新与晋国缔结盟约。所以在郑国君臣心里,最好楚军能够打败晋军,或者两败俱伤。

郑国君臣难得取得了一致意见,郑襄公派大夫皇戎前往晋军大营,又派使者前往楚军大营。目的只有一个,拱火晋军和楚军。

郑襄公的使者皇戌,对晋军三军将帅说,我们郑国君臣,其实对晋国没有二心。只要晋军攻打楚军,我们一定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