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5章 楚国攻打荥阳(1 / 2)战乱与冲突首页

这次楚国攻打郑国,是楚庄王继位以来,出征兵车和将士数量最多的一次。楚军来者不善,迅速包围了郑国都城荥阳。

这个时候的郑国,国都已经从新郑迁到了荥阳。

既然此前归顺了晋国,那晋国就有义务帮助郑国。所以在荥阳被合围以前,郑襄公就派遣使者前往晋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晋国尽快前来救援郑国。救援郑国,就是晋国和楚国交战。

楚军不遗余力攻打荥阳,郑国将士们在城墙、城楼上,与架着云梯攻城的楚军,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搏斗。郑国人一边与楚军作战,一边心心念念晋国赶紧派来救兵。但盼星星、盼月亮,郑国人一直盼了好多天,郑军和楚军皆损失惨重,晋军也没有来。

是不是晋国不愿意承担盟主的义务?还真不是。原来晋国的正卿、中军将郤缺去世了。正卿兼中军将,是晋国群臣中最高的职位。既掌握行政大权,又掌握军队大权,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郤缺在楚国攻打郑国时去世,晋国不能救援郑国也说得过去。安葬了郤缺以后,晋景公正忙着重新任命晋国的三军六卿。这些将领没有安排好,怎么可能前往郑国与楚军交战。

三军六卿职位,牵一发而动全身。经过认真思量,权衡各方利益,晋景公任命荀林父为中军将,先縠为中军佐,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士会为上军将,郤克为上军佐,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赵朔为下军将,栾书为下军佐,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

另外获得任命的,还有三军司马韩厥,邯郸大夫赵旃,魏锜等。这个平衡了各方利益的六卿名单,是不是有利于晋国,其实很难说。晋国大臣们关系最好的时候,应该是晋文公时期。到了这些人的儿子、孙子执政时,相互之间的关系,早已经天翻地覆。

下军大夫荀首,是荀林父的弟弟。因为其封地在智邑,于是就以智为氏,所以也叫智首。智首,是晋国六卿智氏的始祖。

就在晋国君臣为郤缺的丧事,以及重组六卿忙碌的时候,郑国与楚国的战事也进入了白热化。国都被围,孤立无援,而楚军源源不断。楚庄王命楚军在荥阳周围筑起长堤,在郑国生死存亡的时刻,郑襄公率领大臣、将士,以及荥阳百姓,日夜防守。

面对楚军的凌厉攻势,郑国将士们坚守了十七个日夜,楚军还是没能攻破荥阳。郑国人的坚强意志,与等待、盼望能击退楚军的晋军有很大关系。但晋军迟迟没有出现,连续近二十天的守城战,郑国付出了很大伤亡。全力攻城的楚军,也付出不小伤亡。

几天后,楚军攻破了荥阳东北角,一处城墙出现了十几丈的坍塌。就在楚军通过坍塌的城墙,即将攻入荥阳的时候,城内的老弱妇孺哭声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楚庄王动了恻隐之心。

为了收服郑国人心,楚庄王下令楚军后撤十里。跟随在楚庄王身边的楚国大夫、公子婴齐,建议趁着城墙出现了缺口,赶紧拿下荥阳为宜。但楚庄王不为所动,他一定要用德感化郑国人。

得知楚军退兵,郑襄公和郑国大臣,还以为晋军前来救援。于是赶紧修复了倒塌的城墙,继续坚守,防范楚军。楚庄王等待了几天,见郑国人并没有如自己所愿,打开城门投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