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诸侯联军攻楚,汉军兵败彭城(1 / 2)刘邦的选择首页

这半年时间,楚、汉战略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复盘一下汉王这半年的战事进展。

汉王五月入汉中,八月暗渡陈仓,拉开了争夺关中的序幕。为何如此急迫?客观上说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或者说,挑起这场战争的人并非刘邦,而是章邯。

秦亡,秦公卿大夫顿时失去了工作。章邯封于雍地,秦国故吏大批投奔,所以章邯几乎是将秦中央政府官僚机构尽数搬到了雍地。雍地智囊团是帝国的老班底,水平绝对顶流。失去祖辈奋斗打下的江山,秦地士大夫心有不甘,谋求再建秦人帝国。由此暗流涌动,逐渐在雍地汇聚成河。章邯在关中,占着了天时、地利、人和。司马欣、董翳原是章邯的部下,一起搭过班子,现在实力较弱,容易拿捏。

按照雍地高层的设计,接下来的发展思路,无非是将秦帝国一统天下的路子再走一遍,全取关中,南取蜀汉,再图关东。

章邯行动力很强,定下决策便立即实施,以求占得先机。诸侯尚在关中把酒宴乐、相揖互叙分别之情时,章邯已在雍地布局,并令人率队翻过秦岭悄悄潜入巴、蜀,接管两地政权。

于是在通往蜀地的山道上,章邯与汉王的人马开始了速度竞赛。章邯先行一步,其将率先进入蜀地。

巴、蜀封给了汉王,章邯此举,是直接将手伸过去抢。汉王进入汉中,即命郦商率军入蜀。行至途中,发现关塞紧闭,兵进不得。刘邦明白章邯的屠刀已经举起,若失蜀地,则汉中两面受敌,灭国必矣。于是增派人马分道并进,务必歼灭章邯部。好在汉王具备政治合法性,占得道义上的优势,且章邯如同作贼,其部属潜入蜀地人马较少,巴、蜀很快被汉军平定。汉王随后派丞相萧何入蜀,建立汉地方政权。

所以,不打章邯是不行的,你不打他,他铁定了要打你,矛盾不可调和。章邯率先出招,惊得汉王一激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北边三秦扼塞要道,南边蜀地再断绝出路,岂不是要将汉军困死在这秦岭深谷中。出路还有一条,就是丹水通道,直达南阳。汉王即令人前出经略南阳,保留一条生路。谢天谢地,王陵未背叛昔日兄弟,果然有情有义。

所以,汉军退入秦岭烧绝栈道,防三秦袭击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从进入汉中时起,汉王就无时不想着北上攻取关中。既然战争难免,那就趁早,若拖到章邯备战充分,则汉军战机全失。

北取关中,还有一个问题,三秦是否会联合击汉?反复研判后,觉得可能性较小,三秦并非铁板一块。当初秦河北军团降楚,项羽将章邯置于军中监视,而任司马欣为上将军,夺了章邯兵马大权,这是章邯一怨。司马欣带队前行略地,至新安,秦降卒皆被项羽阬杀,章邯带出的队伍尽失,为之痛心不已,由此更怨司马欣。项羽关中封王,因董翳劝降章邯有功,司马欣与项氏有旧恩,两人皆称王,章邯认为两属将卖已求王,愈加不满,常欲攻取之。所以汉王分析,若取雍地,翟、塞不一定助战。

看到有工作可做,汉王便多发使者至翟、塞,结好二王,相约互保。

五月,田荣在齐地反楚,发书至各路诸侯,号召联手反楚。三秦诸王亦收到飞檄,反应则大不相同。

章邯拿到檄文,心中暗喜,觉得机会来了。章邯投楚是权宜之计,当时前有虎后有狼,既被项羽缠得脱不了身,又有二世后面施压,如自立为王,恐怕要落个贰臣的骂名。秦国灭亡,自已分得关中善地,区位形势堪比秦穆公时代,穆公能成霸业,我章邯为何不行?章邯一心要合并三秦及巴、蜀,构建东出争霸的有利态势。部下此时纷纷劝言:现关外已乱,田荣吞并三齐,关中亦应合而为一;项羽必先东击齐地,英雄恰当趁机而起,大王岂无意乎?见上下人心可用,章邯发使翟王、塞王,言称合从;将都城迁往秦故都咸阳(仍称废丘),大军随即向咸阳以东移动,重兵陈于雍、塞边境。又令其弟章平将兵北上,驻扎雍、翟边界。

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接到田荣飞檄,内心很是紧张。诸侯立国未稳,相互兼并已起,齐、赵先乱,三秦能免乎?论实力,雍最强,塞、翟远难匹敌,且章邯气势咄咄逼人,大有吞下翟、塞之势。特别是司马欣更是紧张万分,塞所处之地,东有武关、函谷两通道,章邯取得此地,方有四塞之固。塞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一战便能家底全输,如何自保?司马欣张目四顾,眼光落在了翟、汉两国,联合翟、汉两王,让翟王、汉王给章邯制造点麻烦,这样就有了战略平衡。司马欣立即发使翟、汉,陈述利害得失,游说两王分取雍陇西、北地。

塞王让汉王火中取栗,而刘邦看来这是天降机遇。

汉元年八月,趁项羽北出击齐无暇西顾,而雍王大军驻守东境之机,汉王果断率军悄悄绕行陈仓道进入关中。被封为大将军的韩信首次指挥如此大的战役,自然发挥毕生所学,迅速击破雍地,围章邯于废丘。

稍作修整,汉军又西取陇西,东取翟、塞,关中基本平定。

汉王攻雍之初,塞、翟二王垂拱而观孰胜。汉军攻势迅疾,趁塞、翟不备,袭卷塞地、北上攻翟,塞、翟二王不敌,相继降汉。而章邯所部秦人的顽强超出了汉军想像,章邯余部在各处抵抗,章邯所据废丘后来也竟打了近一年时间。在秦未波澜壮阔的战争长卷中,章邯能以主角的身份现身历史舞台,说明其能力水平是顶级的。帝国大厦崩塌,遗老遗少尽数失势,而章邯却审时度势,谋得个诸侯王待遇,说明其政治老道、手法高明。现又有一群帝国智谋之士加持,章邯的雄心壮志按捺不住。在章邯的眼中,除了雍、塞两地,其他都是对头。大争之世,没有什么道义可言,即使汉王送来的是鲜花,章邯回敬的也是一刀。亏得汉王计高一筹,率先出手;章邯等秦人不甘失败,固守废丘一地拼死抵抗,守卫着复国梦想火苗、摇曳于风雨中。

汉军外交也成果颇丰,魏、赵、代、燕、河南、殷地均同意合纵攻楚。十一月,汉王令大将军韩信、常山王张耳率部至陕地(今三门峡),恩威并施,降下河南王申阳,设河南郡,由张耳镇守。

另一位同名同姓的韩信也在此刻上场。张良推荐给汉王一位韩国宗亲韩信,汉王令韩信将兵平定颖川,并立韩信为韩王。此后,此位韩信称其为韩王信。

汉东出的通道已悉数打通。

汉二年三月,关中政权建设基本到位,而项羽再次陷入齐地缠斗,东出时机已具备。汉王刘邦令萧何、周勃镇关中;令张耳、韩信收河南王旧部、守三川;自己亲率曹参、樊哙等军出河东,进入魏地。魏王豹反应积极,亲自率军随从出征。兵出轵关陉、直达南阳地。此南阳非彼南阳,这里说的南阳地处太行山之南、黄河之北,故称南阳地,大概是现在的焦作一带。诸侯王个个志向远大,有自己的近期战略和远景目标,魏豹的目标是拿下南阳地,打通东魏与西魏的连接通道,借机收复东魏故地。

过了南阳地便到了殷王地盘,而殷王这里出现了反复。司马卬自知实力不济,在这些诸侯枭雄间采取了左右逢源自保策略。汉王使者到来,司马卬同意从汉。项羽得知信息,立即派陈平率队赴殷地控制局面。陈平一到,司马卬又倒向了项羽。

扫把不到,灰尘不会自然消失,汉王刘邦派靳歙、陈豨两将出南阳地攻殷地,灭殷国,设为河内郡。

殷地已定,汉王安排靳歙驻守河内,令陈豨东进循河间地。令魏豹发兵秘密渡河南下,潜入东魏地(梁地)。往前倒约一百六十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河南大梁,因而后人将定都大梁的魏国也称为梁国,这位魏惠王亦称为梁惠王。秦末,众人口中的梁地就是东魏地。

历史上黄河改道频繁,河道迁徙不定。秦汉时期,黄河东出三川狭谷进入豫地平原,又一分为二。一条向北,流经冀州,于今日天津静海区域注海,此河称之为河;另一条向东,遇沂泰山脉转而向北,绕过山系从山东入海,此河称为济水,河、济之间地域称之为河间。河间地跨河、济两天险,连接梁、赵,东接于齐,战略地位重要,必须找一位能力较强、忠诚可靠的人为守。河间初定,汉王安排陈豨率部镇河间地、循东郡。魏豹部到了梁地,发使联络梁地豪杰,做好收拢旧部工作。

现汉王联军已踏入楚地边界,楚汉冲突不可避免。汉王出殷地,南渡平阴津到洛阳,为全面攻楚作最后准备。现北方诸侯大团结,各聚兵马,蓄势待发;南楚三诸侯及陈婴、吕青不结盟但不敌对,谁我也惹不起、我谁也不惹;但有一点,求大家别打到我的地盘上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