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西楚霸王攻齐地,汉王刘邦出关中(1 / 2)刘邦的选择首页

汉王刘邦团队的这些厉害角色,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就是善于站在对手立场,模拟对方思维方式,预测其战略决策和发展方向。

那么现在不妨站在项羽角度来梳理一下当前形势。

问:项羽有没有吞六合、统天下、登基称帝的雄心?

答案是:必须有!

战胜章邯大军之后,项羽在诸侯中威望达到顶点,实力一超独大,西进关中,私下也有称帝之心。想归想,能否这样做,什么时候做,还是需要看时机。范增等人权衡再三,暂时搁置了项羽这个念头,劝项羽保持战略耐心,一步步经营,等待时机成熟。

所谓的时机不成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障碍:

第一是政治条件不成熟。当时天下共主是义帝熊心,天无二日、地无二主,项羽称帝岂不被天下唾骂为反贼?

第二是物质条件不成熟。起初项羽被熊心封为鲁公,从法理上讲他只有鲁国旧地,其他地盘都不是项羽的。巨鹿救赵,打下的地盘是赵国的;南下中原,殷地、三川都是赵将打下的,按说也没项羽的份;西进关中,关中是刘邦打下的。按照谁打下归谁的原则,项羽虽攻战一年,却没给自己打下一点地盘。回望楚国,东楚是陈婴占着,南楚被共敖控制,西楚是熊心、吕青等经营,项羽缺乏自己的根据地。如果仅依靠鲁地那点基本盘就称帝控天下,实力太弱。诸侯若不服,一波攻势过来,就能把鲁地掀翻。所以必须先深耕经营自己的地盘。

第三是缺乏民心支持。项羽两年来一直在领兵出征,未曾分得精力行巡郡县、抚循百姓。而人民苦于战事,皆思安静,项羽需要一段时间来收民心、励耕种、富国强民。

考虑再三,项羽不得不暂时放弃称帝念想,决定先当个西楚霸王经营楚地。再以楚地为中心,争取天下、成就帝业。

项羽虽隐而未发,但称帝之心昭然若揭。秦国故吏韩生想攀附项氏谋个功名,劝谏项羽占据关中称王,再东出图天下。项羽犹豫,又想到咸阳已被一把大火烧光,最终还是想返回楚地。回复韩生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决定回西楚建国。韩生失望,发了一通牢骚:“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背后说句闲话,结果这话就传了出去。项羽此刻正沉浸在衣锦还乡的喜悦之中,冷不丁被人侮辱一通,感觉如同被人啐到脸上一般,火冒三丈,命人烹杀韩生。

韩生可悲可叹。识时务者方为俊杰,你当自己还是秦帝国中央高官?你这一句话不仅得罪了项羽,也得罪了进入关中的十数万楚人,断无生的可能。也因这一句话,后世有多少人咒骂韩生上千年。

项羽的战略构想是,先解决掉楚怀王,巩固西楚,稳住南楚,控制东楚,形成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向北吃掉并消化东魏,向西拓展实控南阳、颖川,形成大楚国的空间格局。第三步,向北攻取齐、赵、魏,抓住时机进军关中、一统天下。简单点梳理一下项羽的策略,基本上就是先把楚国内务整理好,然后把前期灭秦的路线再走一遍。

基于以上战略构想,才有了后面诸侯分封的格局。把黥布插入东楚、南楚之间,防止两者联手;把魏豹迁至河东,方便西楚合并东魏地盘;扣下韩成继而杀之,欲强行占据颖川;扣下王陵老母作人质,威胁王陵带着南阳楚降。

从国土安全角度考虑,项羽必须这样做。西楚地处大平原,缺乏山地作为安全屏障,很容易被敌方攻入腹地。因此,项羽集团自然而然会渴望将战略防御边界向西推进到函谷关、武关,向北推进到河、济,向东推进到海边,以大山、大河为天然屏障保障楚国安全。对于分封诸侯,直接用了“众建诸侯少其力”的策略,维持西楚力量的绝对优势地位。至于切分齐、赵、燕,难免会引起其内部争斗,项羽想着乱就乱吧,内耗能进一步消耗其力量,西楚也好趁其内乱而谋利。

关中分封完毕,诸侯即将率兵马各就其国。但是,对这支诸侯联军,项羽也需要谋点利益。基于自身战略需要,项羽最大限度从诸侯军中选调兵马,精兵锐卒优先挑选,燕赵骑兵几乎尽数被调入楚地。此消彼长,西楚十余万兵力对诸侯形成力量碾压态势。

凡事利弊相生,来自各地的兵马聚到一起,难免会有不同的小山头。项羽这十万人马中,有江东带出来的万余人,有陈婴带出的东阳势力,有黥布的九江人马,有蒲将军的薛郡旧部,有吕臣的陈郡张楚部将,还有一些是来自丰沛的、燕赵的、齐地的、梁地的,五湖四海,同聚西楚旗下。

但圈子不同,就很难相融,也就会相互攀比。

项羽回到楚地开始安排地方官吏,封赏有功之士,先行稳定军、地局面。老话说亲戚分远近、朋友有亲疏,封赏难免会多照顾一下亲朋故旧,楚地任职的公卿高官、各郡长吏,大多来自项氏家族及江东集团,核心圈层外的就吃点亏位居其次,刚加入楚国阵营的爵位就不得不安排得更低。

这下就惹得其他诸侯子弟大为不满,你既然让我们跟着你干,又不把我们当一家人看,我们在各诸侯时的功劳被视而不见、一笔勾消,岂有此理!不公啊!

大家议论纷纷,怨气不消。一种看法慢慢在将士、大夫中传开:项王不能信人,任人唯亲。不是项氏及其亲戚的,即使立大功、有奇才,也不会被任用。

还有一支队伍也极不痛快。从项梁将兵渡淮起,黥布、蒲将军便一体同功,都是作为楚军的尖刀部队使用,总打先锋,陷阵先登、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但黥布封了王,蒲将军却还是将,蒲将军为此常怏怏不乐。项羽当然知道,但怨恨蒲将军不遵军令纵军劫掠骊邑、毁始皇帝陵庙,罪其过失,故不封王。

想想也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但凡朝代更替,如何处置前朝社稷,那是新朝天子的大事。刘邦入关不敢动秦宗庙,留待诸侯入关再议,你蒲将军一个先锋之将,怎敢如此自做主张?!莫说项羽,各路诸侯都对蒲将军的大胆或无知吃惊不小。项羽本欲斩蒲将军,念其功多,故不罪之。西楚封郑昌为韩王,令蒲将军将其所部随郑昌入颖川,承诺其略定韩地,取南阳、三川,可议封王封侯之事。

蒲将军带着项羽的承诺,随郑昌到颖川。陈兵阳夏,阻隔方城夏道,监视南阳动向。王陵、薛欧、王吸本欲东出颖川,回丰邑迎刘太公一家老小,也因此不得出。

张良名义上还是韩国司徒,新韩王到颖川,张良没有力量抵抗,只能虚蛇周旋。张良与郑昌不熟,但与蒲将军有交情。当初蒲将军作为楚军先锋率先抵达霸上,与汉王军抵近扎营。汉王派人给蒲将军阵营送酒送粮送牛羊,关系搞得相当好。张子房的名号江湖流传很广,蒲将军心向往之,期间主动拜访,置酒高会,相谈甚欢。此时两人均在颖川,张良主动联络蒲将军,暗地劝其反楚从汉。蒲将军本不愿居郑昌之下,且又对项羽心有不满,踌躇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