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诸侯联军攻楚,汉军兵败彭城(2 / 2)刘邦的选择首页

南边的反应在预料之中,这种结果相当好,虽不助力,但汉军不会受到南楚的威胁。后面楚汉战争全程,南阳、颖川、巴蜀始终未受到南楚诸侯及吕青的攻击,说明外交工作成效显著。

汉王在洛阳部署完毕,准备出师。有道是“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刘邦听人劝谏,为义帝熊心发丧,举起尊共主义帝、诛逆贼项羽的大旗。发使遍告诸侯,合力南下攻楚。

项羽入齐恶斗,田横渐渐不支,多次发使汉王请兵。此时发兵,恰抓住战机。

汉二年三月,汉王在洛阳发出攻楚命令:令萧何、周勃定三秦守关中,张耳、韩信守河南三川地,傅宽镇河内,陈豨守河间。令吕泽、王陵等出南阳,击砀南。发使赵王歇、陈馀,请赵、代军攻济北和鲁地楚军,助田横会战项羽于齐地。刘邦则率曹参、樊哙、郦商等部与诸侯军会于梁地济水沿岸,南下全力攻楚。

汉诸侯联军数十万进入梁地,如万钧击卵,梁地楚军败散。魏豹亦招抚东魏旧部,分部循抚城邑。定陶守项襄举城投降,巨野泽彭越率军从汉。汉王刘邦封郦商、彭越为梁相国,镇守梁地济水沿线。封东魏降将申徒为魏公,王武、邢说为将,魏豹率部监东魏军平定深沟沿线及砀郡东北。

汉王主力兵分三部,一部由樊哙领军,沿深沟至鲁东,过泗水进薛地,攻打鲁、邹、瑕丘、薛,守泗水东线,控制沂沭通道,屏护砀郡东向安全。一部由曹参率领,取外黄,沿睢水南下控制砀郡,维护彭城西向安全。命吕泽、王陵为特将,率所部取道颖川,向东直击砀、丰、沛。汉王亲率诸侯军出定陶,过昌邑,沿泗水西侧南下进击彭城。

诸侯联军泰山压顶,纵向如同三把铡刀切下,横向又如一把利刃插入,砀、薛、泗水各郡被击穿,西楚彭城失守。

汉王刘邦的部署看上去是一个完美的方案,联军五十余万,围绕砀郡、泗水郡,在东、西、北三个方向部署了铜墙铁壁,彭城如同处于安全罩内。项羽主力只有十余万,被隔绝于齐鲁之地,齐、赵、代诸侯军又与楚军缠斗。只待楚地安定,大军即挥师东攻齐鲁,灭项羽必矣!

于是攻破彭城后,汉王与诸侯都有歇口气、缓缓神的想法。甚至还有提前庆贺的意味,日日置酒高会,一片胜利的喜悦。

这里插曲一下,攻破定陶、彭城之后,项羽从关中掳掠走的金珠宝器,大部又被汉军所得,能运的运回到了关中,也算是物归其地。在定陶还有一大收获,刘邦一眼相中西楚霸王后宫美人戚姬,爱幸非常。遇到戚姬的那一刻,就是蝴蝶煽动了第一下翅膀,后来引发大汉宫中残杀事件。后话后面具体再说。

刘邦等人沉浸在楚舞和美酒中,尚不知危机正在悄悄降临。再完美的方案都有薄弱之处,汉王的灭楚方案也是一样。

北方诸侯只所以联合反楚,只因为项羽不认可他们的政治名份。定陶易主、彭城失守,生死存亡关头,项羽就不那么固执了,放下身段,发使与诸侯和谈,承认赵王歇、代王陈馀、燕王韩广的合法性。想要的已经到手,赵、代、燕等开始首鼠两端,停止对楚攻击。对齐国,项羽派舌辩之士游说,承认田广为王、地有三齐。齐国想得到的全得到了,巴不得停战,于是田横与项羽停战言和。对魏豹,则两手做工作,向魏示好,同意东魏地好商量;又重点做东魏旧部申徒、王武等人的工作,既送钱财又封高官。魏豹在踌躇,而东魏旧部却被说动了。

关中分封诸侯之时,东魏这块地硬生生被项羽切下来划归已有。对于东魏的旧部,项羽则采取较开放的态度:要跟魏豹就去河东,不拦;要留下,楚国择贤任用,论功行赏。眼见天下安定,东魏豪杰及子弟皆恋故土,因而大部分留了下来。魏豹东出攻楚,欲招旧部,一靠感情,二靠官爵,给旧部封赏高过楚地的官职,于是大家满心欢喜迎接故主。项羽方法也简单实用,直接加码,承诺事后论功行赏,大者王、小者侯,这诱惑力,就说你干还是不干?于是魏旧部申徒、王武、程处等人动摇了。

防守深沟、济水南线梁地的兵力以魏军为主,这个防线是诸侯联军铁桶防线的桶底,桶底不知不觉漏了,项羽反击的时机就到了。

现在明面上刘邦掌握大军五十余万,实质上诸侯们已各怀鬼胎急欲脱身。战国诸侯纵横经验历历在目,无论汉还是楚,谁一家独大都是其他诸侯不愿看到的。现在让汉灭楚,不如楚汉并存、势均力敌,这样齐、赵、代、燕、魏才有生存空间啊!因此虽看着诸侯联军乌泱泱一大堆,实际都在琢磨如何带着战利品顺利返国,就剩下汉军一心求战而不自知。

项羽在齐地,齐地与彭城隔着魏地,东魏旧部的态度左右着战争的走势。王武、申徒等本是土著豪杰,陈胜首义反秦,旁郡魏地纷纷响应。周市到了魏地,靠着一张嘴劝说,大家投到魏咎旗下。魏咎尚未将各路人马捏合凝聚为一体,章邯大军就杀了过来,这个松散联盟瞬间鸟兽散,魏咎降城自杀。魏豹自立为王,这个松散联盟又松松垮垮聚合起来。魏豹席未暇暖,又被迁到河东,魏地各支武装又跟了楚。项羽和大家脸还没认熟,魏豹和刘邦又来了。旧主召唤,大家又从了汉王和魏豹。俗话说天不可无日、国不可无主,但东魏这儿地上之主乱纷纷,从国变郡、从郡变国,不停地变、变、变,让东魏将卒眼花缭乱,该效忠于谁呢?有没有持大义者?以前有,但想实现魏复国梦的都跟着魏豹去了河东。说到底,留在东魏地面上的大多是投机主义者,没什么必须遵行的家国大义,保存实力是生存哲学,争取利益是现实需求,投左还是投右,就看谁出的价码高。汉王封郦商、彭越为梁相国,成了梁地的实际控制人,申徒、王武心有不满,干脆转身投向了项羽。

被汉军端了老巢的楚军心急如焚,想全军返楚,又担心被层层围困、前后夹击,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必败无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反复斟酌后,决定奇袭,派出精锐骑兵直插彭城,对汉军实施斩首行动。

决策已定,项羽亲率骑兵三万人出齐地,过齐鲁古道至鲁地。稍作整顿,便出鲁地,过申徒、王武防区。魏旧部大门洞开放行,项羽骑兵径胡陵、方与,昼夜兼程,突降至彭城西面的萧县。

彭城西是砀南,有吕泽、曹参等人驻军,当汉军发现楚军骑兵行踪之时,已来不及有效组织防御。

楚骑千里来袭,汉王事先竟未得知半点消息,直到项羽杀破萧地联军,汉王才如梦方醒,急急调兵遣将,布防彭城西线。平明,项羽骑兵来攻。战至日中,大破汉联军。汉军退至灵壁,汉王列阵再战。又败,全军溃散。

这一战,汉联军败得极其惨烈,死伤无数。士卒败逃,慌不择路、纷纷逃入河中,睢水为之不流。汉王余部成为楚军攻击的重点对象,被团团围住、不能破围。

也许真是天命所归,就在汉王刘邦困窘之时,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砂石飞扬,天昏地暗。这一场突起的龙卷风,如同天降神兵助阵,迎面吹得楚军大乱,人马立不住脚。汉王趁机突围,率百余骑逃循。

这场惨败教训极其深刻,值得后世复盘总结。东汉荀悦评论说,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大体得失之数;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从形上看,汉联军四五十万,处于绝对优势,似乎处于不败之地。但从势上看,汉王以为大局已定,天天置酒高会,大飨诸侯士卒,将士骄惰、警备松驰。从情上看,联军并非坚固一体,诸侯都怀私心、将士多欲渔利,有利则进、无利则退、失利自保,缺乏拼死一战的信念。而楚军则不同,拥有西楚强国之名而被攻陷都城,人人情绪激愤、个个争欲赴死。彭城之战,是楚军以精锐敢死之卒对战诸侯骄惰赴利之军,这是汉联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除了形、势、情之外,用兵上也有教训。项羽将战场预设在彭城之西,此地平坦开阔、适合骑战。汉军仓猝应战,不坚守城池,却欲于城外决战,失去地利优势。汉兵败彭城,退路被断,复西撤数十里于灵璧固守。灵璧周边地虽丘陵起伏,但溪水纵横,利于骑兵机动,却不利于步卒结阵,汉军又败。在未探明楚军虚实之时,汉王便引大军于萧、彭之间与楚军决战,此举正合项羽所愿,是按照项羽的思路、在项羽指定的地点会战,岂有全胜把握。楚骑兵机动灵活,利则进不利则退,往复穿插,避实击虚,萧、彭之地诸侯联军败退,其他地区诸侯军闻风而退,遂成瓦解之势。

所谓的诸侯合纵,皆是以利相结,若可渔利则进取,利尽害生则败散。大敌当前,诸侯各思自保,率部先行溃逃,全须全尾脱离战场。汉王不甘败局,亲冒锋矢数欲再筑防线,几次身陷险境。但败局已定,汉王一军虽勇,也难以挽回局面。

如果找一场类似的战争,那就可比拟符坚的淝水之战,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前秦百万之师,却兵败如山倒。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