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 沙洲(1 / 2)风起陇右首页

经过漫长跋涉,蒯星河一行人抵达了闻名遐迩的沙洲。

沙洲,在历史长河里,自汉至隋曾称敦煌郡,唐代始更名为沙洲,统辖敦煌、寿昌二县。它位于河西走廊的极西端,乃通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门户,历来为战略重地,备受兵家瞩目。

唐初,沙洲隶属于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内的“八军”之一——豆卢军,约四千三百人的兵力常年戍卫于此。关于豆卢军的组成,有猜测主要源自投降唐朝的吐谷浑部族,因“豆卢”一词源于吐谷浑语言,寓意“归顺”,故此推测有其依据。

沙洲不仅是地理上的咽喉要塞,更是文化交融之地,汇聚多元文明的精华,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无数过往与未来的故事交织。在此处,历史的波澜壮阔与自然风光的独特魅力交相辉映,让人感受到岁月沉淀的魅力与时代变迁的气息。

在太宗与高宗在位初期,突厥与吐谷浑经连年征战已显疲态,而吐蕃尚处于崛起阶段,因而唐朝在西域疆域内几乎无敌手,展现出独步武林之势。甘州、肃州、沙州、瓜州、凉州、兰州、伊州、西州、庭州、廓州、鄯州、河州、岷州等地,均为唐朝在西域的核心城市及重要军事堡垒,构成了广袤版图上的关键支点。唐高宗统治期间,帝国疆土扩张达到巅峰

在神龙政变前夕,唐朝军队在青海地区对抗吐蕃突厥的战斗正酣,彼时,吐蕃突厥甚至需避开唐军锋芒,不敢轻易挑衅。然而,大动荡之际,多位与胡人长期周旋且能独当一面的将领陆续死于非命,令局势急转直下。吐蕃借此良机,于改元首年乘胜追击,逐步北进。

次年,朝廷迫于形势严峻,仓促设立了“河已西副元帅”的特殊职务,旨在集结河西、北庭、安西三地所剩无几的残部,构筑防线抵御吐蕃侵袭。然而,这支拼凑而成的队伍缺乏系统的编制与训练,实难抗衡敌军铁蹄。

尽管初期的抵抗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首任河已西副元帅杨志烈在凉州抵抗吐蕃突厥时,由于士兵不愿听从命令,他不得不前往甘州,向北庭节度使麾下的沙陀部征兵。不久后,杨志烈在长泉被沙陀人围攻致死。紧接着,吐蕃军队攻占了河西重镇甘州和肃州。第二年,继任的河已西副元帅在战斗中遭遇连连失利,只得退守到沙州。由于吐蕃控制了大片区域,河西、安西、北庭三地的唐军彼此失去了联系,只能各自为战。

随后的十多年间,唐军在河西走廊的各个要塞和城市都面临着孤立无援的困境,被吐蕃突厥一一击破。最终,周鼎发现,他所能控制的也仅限于沙州这座最后一座城池。沙州始终受到吐蕃的围攻,周鼎一方面坚守城池,一方面不断尝试向唐的名义上的盟友回鹘求援,然而回鹘并没有履行盟友的义务,不久后便宣布背叛唐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