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句名言,正是对人生如何度过的最好诠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把握时间,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和价值。只有这样,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才能无悔无愧,觉得自己的一生是充实而有意义。
现在八零后九零后的家长都已经三四十岁了。回首往事,有没有遗憾和后悔?当初的梦想有没有成为理想,理想有没有变成愿景,愿景有没有成为目标,目标有没有分解成任务,通过资源和能力,组织变成自己美好的生活。回收往事,多少有些后悔年少轻狂吧。
初三暑假的时候,学校发了一个小册子,《立志成才,报效祖国》。里面有一个故事,一个过目不忘的人后悔学生时代漫无目标,最后成为一个普通的英语老师。作为一个小镇孩子,当时想不去老师有什么不好,虽然现在看,老师也是非常好的职业。但也确实理解这位老师的遗憾,当时不理解是因为小镇上大多是农民,公务员,老师,医生,小店老板都是最顶尖的职业了。遗憾是因为本可以,但是没有实现。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少年。少年强,则人生有良好的基础,有很多选择和更好的未来。而少年的强则是模仿父母,或是有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的。父母给了孩子生命,这一点是相同的。养育孩子,吃饱穿好安全长大,区别也不大,而在教育理念,培养孩子成才方面,千差万别。很多孩子成了问题孩子,辅导作业成了很多家庭的噩梦,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
还有沉迷游戏,拖延,成绩始终上不去,学习效率低,厌学…。养育一个孩子,大多数父母并不能成为一个教育专家,如果在农业社会,孩子长大后跟随父母学习种田,并不需要多少额外的技巧知识和智慧。而现代社会,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起点,在进入社会前,大部分人要花费十五到二十年时间在学校度过。
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呢?随着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从不到一百万到现在的一千一百万。学历贬值,而学生时代是人一生打基础的年代。婴幼儿时候家庭教育则是基础的基础,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大多在这个时候成型。而学生时代,则是个性和习惯的成型和延生。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常常想一个学生如果目标明确,有学习理解运用的能力,能将学过的知识转化迁移,有创造力,克服学习阻抗,保持互动和学习动力,有毅力,成绩一定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