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上面看看。”
海中砥拿着千里镜,走上一座阁楼,云叟和何云跟在他身后。
站在阁楼上,海中砥举起千里镜对宅院外看去,便见人群熙熙攘攘,酒肆、书铺、赌档、米行、庙宇交错在眼前。
看了一会儿,海中砥冷不丁问了一句:“这千里镜,有多少人知道?”
何云恭谨答道:“就只有小老儿和家中的老三知道,学徒们完全不知,因小老儿只让徒弟们做了放大镜和三棱镜,千里镜没经他们的手。”
何云微微抬头看了海中砥一眼,见他仍持着千里镜观望风景,道:“我家老三手艺精湛,青出于蓝,论起做叆叇的本事比小老儿都强上少许,这次做千里镜,他便出了大力。
做完之后,他持千里镜看了看,一时惊为天人,说海少爷您有墨家手段,以后想跟在海少爷身边做事,学学您的门道,不知海少爷您……”
海中砥放下手中的千里镜,瞥了何云一眼,直看的他额角冒出虚汗,方道:“正好我需要多打造几副放大镜和千里镜,就让你家老三过来做事罢,只不过以后我要是离了京城……”
“他自然是一直跟着您!您去哪儿他就去哪儿!”何云不假思索道,“小老儿膝下还有长子和次子,不用担心无人奉养。”
海中砥唔了一声,道:“这几日间便让你家老三过来罢,府里不会少了他的用度。”
何云擦了擦汗道:“谢海少爷。”
海中砥挥挥手,何云便知趣地退下了。
站在阁楼之上,看着何云往院外走去的身影,海中砥吩咐道:“何师傅的事办的不错,多给些赏钱。”
云叟应道:“少爷放心,俺懂的。”
海中砥复拿起千里镜,对着四周看了看,忽然道:“正西坊里的茶楼酒肆还真是热闹,人来人往的,云叟,你说咱们是不是也开一家?”
云叟诧异道:“少爷是想做茶楼生意?”
海中砥摇头,“做这等生意能赚几个钱,还劳心劳力的,我读书、练字、编书都忙不过来,哪有心思专门去做这个,只不过是开个茶楼,帮着传扬下实学罢了。
我打算以后在各省都开设一两家茶楼,也不为赚钱,收支相持便好,每家茶楼都放一副放大镜和三棱镜,供往来的士子、权贵观赏研究。”
云叟懂了,“您这是仿着琴社、诗社,将茶楼当作实学社来用。”
“云叟你还真是一点就通啊!”海中砥笑道。
明中后期结社的情况很多,文人们往往因志趣相投而结成诗社、琴社、箫社等等,比如嘉靖年间的户部尚书刘储秀就曾与僚属结为诗社,京城称之为“西翰林”。
而海中砥通过茶楼传播实学的方式,实际上完全算不上结社,他又不与人唱和往来,仅仅只是将茶楼当作一个知识的传播途径,引起士子们对实学的好奇,从而推动实学的传播。
除开通过茶楼来传播实学这一目的外,海中砥还打算将茶楼当作一个情报收集中心。
众所周知,茶楼之地最是信息密集,往来人员各不相同,不说能通过茶楼搜集到什么重大关键的消息,只求比一般人的消息更灵通些就好。
这事儿现在做可能成效不大,但时间久了,开设的茶楼多了,作用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