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凑齐顺天府十二万民壮,高攀龙和府衙的同知、通判们已经想尽了各种办法,逼各县,压大户,抽壮丁,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上的手段都上了,一时弄得官怨四起、民怨沸腾。
都察院那些御史闻风奏事,已经上了本,参了高攀龙多次。好在兴安帝体谅,均留中不发。
这次与金军在京师大战,是兴安帝登基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意义非凡,和以往防御为主的小打小闹不是一回事。
说句直白的话,这次战役只能胜,可以和,但决不许败。
任何人、任何事导致战役的失败,都是背锅的最佳人选,不做二话。
如果因为民壮组织不力,从而影响了战事,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战事不利,内阁和兵部就极有可能将责任推到顺天府,以达到分担战败责任的目的。
到那个时候,即使皇帝再青睐高攀龙,也不得不“挥泪斩马谡”,给朝廷上下一个交待。
高攀龙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内阁三辅李三才是山西行省临潼府人,兵部尚书袁可立是河南行省归德府人,都是北方士子代表人物,隐隐是朝中“北党”的领袖。
这些人与南方士人天然地不对付,在朝廷中面和心不和,互相斗争,倾轧异己。据说上次御前军议中,首辅的“浙党”和三辅的“北党”已经交锋过一次。这里面的水很深啊。
高攀龙深知,虽然朝廷定下了民壮组织一事由兵部和顺天府共同负责,但兵部更多的精力还是要放在战事策划组织上,民壮一事也就是向各省发个急递,后续的事,顺天府才是主要组织者。真要出了纰漏,追责肯定是追在自己的头上。
这个黑锅是绝对不能背的。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把民壮组织一事办得圆满漂亮。
可是,这五万人上哪里去找呢?
高攀龙一想到这里,即使是当着戚建业这个外人,脸上的神色也不由自主地越发难看。
“大人,大人”,过了好一会儿,戚建业见高攀龙没有声响,轻声叫道。
“唔。仲文,本府刚才在想公务,一时分了神”,高攀龙回过神来,向戚建业解释了一番。
“大人可是遇到了难事?不知仲文能不能尽点心力?”戚建业见高攀龙如此为难,主动出言询问。
作为下属,关键时刻要能为领导分忧解难。
虽然戚建业不算高攀龙的直接下属,但是自己一行人的后续安排还没落定,众兄弟们在通州杀出一条血路,好不容易才活着赶到京师,都盼着自己能够在府尹大人这里说上话,争取个好差事,自己还是要下功夫。好差事还需要高攀龙的支持和安排,该主动的还是要主动。
被动不如主动。
高攀龙看了一眼戚建业,轻叹一口气,缓缓说道,“仲文,你是伯言的心腹,不算外人,本府也不瞒你。本府还是在为民壮一事忧心啊。当前,大战在即,可京师目前聚集的民壮,除了顺天府的人外,各府民壮和你们一样,在途中多有损失,与朝廷、兵部需要的人员差额很大。内阁今日又来催问,本府一时也不晓得该如何是好,哪里去找人?”
说到民壮问题,高攀龙也是死马当活马医,尽数将他的困扰向戚建业一股脑地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