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高攀龙(1 / 2)吴末挽天倾首页

不出意料,拿着陶行先的私信,戚建业很顺利就见到了顺天府尹高攀龙。

在正式拜见高攀龙之前,戚建业也着实花了点心思,找各种机会和顺天府的师爷、书吏、衙役等一众“内部”人士闲聊,该塞的红包也要塞,尽可能从侧面打探高攀龙的性格脾气、为人处世风格等等,为之后的见面排雷,争取能让高攀龙对自己产生比较正面的第一印象。

作为后世来人的戚建业,当然知道第一印象的极端重要性。这个印象极有可能就是别人对你的最终印象。无论你以后怎么努力改变,别人大概率只会记住第一次见到你的印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把工作做在前面,这是戚建业在后世养成的好习惯。他能顺利从地狱级的京华大学博士毕业,和他智商、情商双高,善于搞定导师是分不开的。

高攀龙,字存之,江苏行省无锡人,大吴朝廷大业元年一甲第三名进士出身,为探花郎。

大业元年是兴安帝登基的第一年。兴安帝张恪对自己第一届的“天子门生”格外关注,把状元赵秉忠、榜眼汤宾尹、探花高攀龙作为自己的铁杆班底极力进行栽培。

高攀龙相貌伟岸、谈吐风雅、学识渊博,为兴安帝所青睐、简在帝心。中进士后随即进入礼部观政,半年后进入翰林院任翰林院编修,成为清贵词臣、内阁储备干部。

随后,在兴安帝的刻意培养之下,基本上是一年一个台阶地往上升,堪称青云直上。这就是后世所说的“火箭式干部”。

“嗯,大业元年,这不就是登州知府陶行先中进士的那一年吗”,戚建业获得这个信息后,心里一阵欣喜,内心也更加笃定。

怪不得陶大人这么自信,敢和自己说他与高攀龙有旧,还必定会照拂与自己,原来他们两个是同一年的进士,又是一同进的礼部观政,这关系着实是近得不能再近了。

官场上,把同榜进士出身的人,唤作“同年”。大家无论年纪大小,都互相称呼“年兄”。称呼“同年”的父亲叫年伯、年翁,“同年”的子女叫年侄(女)、年家子(女)。

因为同时进入官场,大家都没什么根基,需要相互抱团取暖,一般而言,同年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比较亲密。如果是同一个行省或者一个区域考出来的,若政见相近的,那么在官场上一般就是盟友了。

高攀龙出身江苏行省,陶行先出身浙江行省,都是江南地区,地域相邻,文化相近,又是同榜进士,一同进入礼部观政,在京城时期两人交往颇多,关系极为密切。

因高攀龙是一甲进士,比陶行先科考名次高,又为皇帝所重视,故升迁较陶兴先快得多,九年时间已高升正三品顺天府尹。同为一甲进士的榜眼汤宾尹,现在也已是刑部左侍郎了。

陶行先因贴靠座师、次辅叶向高,也一路顺遂,获得比较好的晋升机会,九年时间里长期在吏部担任要职,近来又升任正四品知府。虽然还比高攀龙低了两级,但也不悬殊。

陶行先有叶向高的照拂,只要在登州知府任上不出意外,升任三品高官也就是这两三年内的事。两人交往上还是平等以待。

戚建业来自后世,当然明白“富易妻、贵易友”的道理。陶行先能与高攀龙相交,除了是同年之谊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陶行先自己不甘示弱,力争上游,拼命升官往上爬的结果。如果二人官位相差太大,认知、接触的层次差距悬殊,久而久之两人肯定也会渐行渐远。

很多大业元年的三甲进士们直接被分配到县一级任官,现在还沉沦在正七品的不在少数。目前就已经和一甲、二甲进士们拉开了差距,除了少数刻意主动结交的,已经少了很多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