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天降奇书(2 / 2)重檐明月首页

“这里二十两银子,今日这三部书我自带回去,多余的便是那两部书的定钱,过几日来取书,再给你结剩下的六两。”

唐掌柜顿时笑得见牙不见眼,一叠声的让小三子取戥子来称银子,一面取出一块布将买下的三部书包起来,同时还不忘对那年轻人千恩万谢:

“这位爷,您放心,只需三日,您订下的书必可到货,不知这位爷府邸在何处呀,小人届时给您送去府上可好?”

“不必了,三日后我自会来取书付钱。”这年轻人对唐掌柜的热情视而不见。

说到这里,那个穿箭衣束马尾的少年走到柜前,突然开口说:

“这书已经买下了是么?”

“那是当然,爷付的真金白银,足两足色,这书已是爷的东西啦,不瞒您说,敝店自万历年间刻印书籍至今,已有数十年,所印之书,文字必全必确,刻像必精必美,绝无瑕疵。爷若是看得好,下次再来,小人愿做个长久生意,哈哈。”

唐掌柜生怕这少年出什么幺蛾子要反悔,迅速把包好的书推向少年面前。

“那好,我有一事不明,倒要问你一问。”

说着少年打开布包,从那部《洪武正韵》里面拿出一卷来举在手里问道:

“你可知这部书是何人所做?”

“这位爷说笑了,谁人不知《洪武正韵》乃是本朝太祖钦定,还能有假不成。”

那少年不耐烦的咂了咂嘴,把手里的书翻开几页说:

“我问的是书里这些东西,是何人所做?”

唐掌柜顿时傻眼,只见翻开的书本上,每一页的衬纸上都涂画着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有缺了笔划的文字、稀奇古怪的图画、还有些似是洋夷用的蝌蚪文、还有些文字上下叠在一起、有的文字,被竖线、横线、圆弧之类的隔成碎片,中间还夹杂着好些个圈圈叉叉的不知是何物。好好一本洪武正韵,被画的好似一本天书一般。

唐掌柜张大了嘴,接过书本翻了几页,发现几乎每页衬纸上都有这些东西,立刻叫起撞天屈来

“这…这是哪个天杀的,如此作践书本,这位爷且听我说,此书印章装裱在此,是我处刊印不假,只是,只是这些鬼画符不知是何人所作,使这等龌龊伎俩,分明是要败坏敝店的名声。

爷且不必动怒,我予你换一部全新干净的书来。”

说着便要两手发力,撕了那卷书,不料那少年突然手一伸,劈手将书夺了回去。

“你这人倒也性急,谁说要换新书了,你拿一部没有这等图画的书来,我还不要呢。你看不懂这书中的玄机,我却看的懂,这部《洪武正韵》,并非乱写乱画,其中所纪之事物,非同小可,乃是一部奇书。

我本以为这些文字图画是你们这里人所做,既然做得这等奇书,想必是个奇人,所以希图见上一见,请教一番,如今看来,必然不是你们这里的人做的了。”

唐掌柜听得直摇头:

“这必不是我们这里人做的,新书上架,总要看一看的,若有污损,不会摆上书架。”

又去问小三子:

“你可有留意,最近有什么人动过这部书?”

“掌柜你饶了我吧,你看这写写画画的,满满一卷做成这般,谁知要花多少时间,怕不是要在这里住下。我们这里哪有客人停留如此许久,再说这洪武正韵虽不是什么紧俏,但十天半个月,也能出个一两部,卖了便要换新,这一部上架都十几日了,小的上架前也是看过的,并无污损。”

“可笑你们这些愚人,空怀此等奇书,却不知道它的价值。”

少年说着却让那年轻人把书包好,摇头晃脑,翩然而去,走就走罢,那少年还丢下一个鄙视的眼神,把唐掌柜和小三子气得够呛。

出了绣谷书坊,朱由检跨上马不由就笑了起来,他感觉自己没露什么破绽。今天是他来到这大明朝几十天来,第一次走出王府的范围。书坊这一出是他特地跑过来演的,是他想出来掩人耳目的法子之一。

那本《洪武正韵》是半个月前他瞒着府里的太监,偷偷让杨定找人去买的,找他是因为朱由检觉得杨定年纪小,比较好骗,当时也是让人杂七杂八买了好几部书。他整天在袖湖楼上胡思乱想的时候,就把那些图纸、算式、生产工艺什么的画在这本书的衬纸上。今天只是趁着那掌柜和伙计视线被遮挡的时候,换过了一本而已。

他知道他有很多知识是没有办法向人解释源头和过程的,比如有某一样元素,发现者是谁,什么条件下,什么时间发现了该元素,它有什么特性,什么时候掌握了它的用途,什么时候又经过谁得到了改进,工具机械也是如此,你为了什么需求要造它,谁设计出来的,谁制造出来的,制造的时候为什么某个部件一定要用某种材料。在他那个时代,你在学校里学习,在社会上工作时,这些都有清晰的脉络。而在这天启年间的大明朝,你当然不可能这样解释给人听。

不相干的人倒也罢了,自己地位尊贵,不理他就可以。但如果是负责设计、制造、管理的人提出了疑问,你又无法解释这些细节,那就麻烦了。总不能说是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即便你天纵奇才能想出一两样新鲜东西,也不可能次次都这么说。你留个谜团给这些人,搞不好会就会影响产品的生产和制造。最坏的情况,如果被有心人盯上一心要解这个迷,弄不好还会被发现别的破绽。

所以朱由检绞尽脑汁想了这么一个法子出来。某天某个无名氏天降一本奇书在这世间,无意中被他淘到,这听起来是多么的顺耳,一定会是个不错的故事。

本来明末在书籍的创作和买卖上环境就非常宽松,上至文集著作,考科举的范文,工农业生产的工具书,练兵的兵书,下至各种街巷怪谈,都市传说你都能在世面上淘到。一个王恭厂大爆炸这种事,传到现代都能跟外星人扯上关系。那以明朝人的脑洞,这本书被编排成什么太公兵法、天女玄书一类的也没什么不可以。

说不定等自己做了皇帝,这件事还会被传成某种天命也不一定,朱由检想想就觉得开心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