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之与刘穆之一唱一和,都是反对刘毅领兵出征。
面对二人的劝谏,刘裕正色道:“刘毅这个人,毕竟是匡扶社稷的功臣,更何况还有豫州的文武将佐效忠于他,其弟刘藩也在军中多有建树。”
停顿片刻,刘裕又继续说道:“如今首要之事,是击破卢贼,恢复失地,至于其他打算,待到国家安定之后再说。”
刘毅虽然实力大损,但毕竟根基还在,更何况卢循叛乱还未平定,总之现在不是对刘毅动手的时机。
“道和,孟昶府僚中可有什么人才?”刘裕又突然换了一个话题,开口问道。
孟昶虽死,可他在中枢已久,府中自然网罗了不少能处理政事的人才。
刘裕虽说不太受到世家大族的欢迎,可他仍然拉拢了不少士人。
“唔,中兵参军谢晦,东阳太守谢朗之孙,骠骑长史谢重之子,此子颇识机变,才略明练。其兄长谢绚、谢瞻也曾在府中做过事。”
刘穆之仅仅思考片刻,便脱口而出。
谢晦,听到这个名字,刘义之也打起了精神。
“明公,此人年岁与世子相差无几,才情通达,可堪一用。”
听到这里,刘裕不由得眼前一亮,开口说道:“甚好,那就征辟他到府中担任参军一职。”
年纪与自己相当,刘义之的脑海中一直思考这句话。
看来,父亲已经有意识的培养年轻一代了。
刘裕、刘穆之他们这一代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谢晦如今才不过二十一岁,与刘义之算得上同龄人。
见识了这么多名臣猛将,刘义之对于历史名人早已经免疫。
不过谢晦这个人确实有才干,若是正常发展,以他的年纪,日后八成会是自己的得力助手。
三人商议了良久,决定对于朝廷赐予的高位,要谨慎对待,以免引起朝臣的猜疑。
对于刘毅领兵一事,坚决不同意,绝不让他再搞出什么幺蛾子。
总之,现在应该以稳定为主,先解决卢循这个外部隐患,再缓缓图谋其他。
过了没几日,刘毅主动上表,希望能领兵抵御卢贼,捍卫社稷,一雪前耻。
谢混、郗僧施等人也趁机在朝堂上附和,并到处宣扬此事,希望能给刘裕造成压力,迫使他同意。
不管几人怎样折腾,始终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又过了几日,刘毅亲自赶到刘裕的府邸中,想要试探一下态度。
“桓玄篡位之时,公坐镇建康,毅与诸君领兵出征,正因如此,才能迅速平定祸乱,匡扶社稷。”
“如今卢贼猖獗,公可效仿当年之情形,坐镇中枢。至于破贼追击之事,可委派于诸将,又何须亲自出征。”
刘毅很聪明,没有直接说他想领兵出征的事情,而是举了当年平定桓玄的例子。
这既是为了给自己领兵找个借口,也是在打感情牌,提醒刘裕不要忘记当年的情谊。
刘裕没有说话,面色不惊不喜,让人看不出他的想法。
恰好,刘义之从此处经过,刘裕看到后,开口说道:“之儿,过来见过南平郡公。”
刘毅一直盯着刘裕的目光,哪能想到对方突然来这一出。
“见过南平郡公。”
刘义之对着眼前这个,脸色黝黑的中年男子行礼道。
当初京口举义成功之后,刘义之曾见过刘毅一面,不过至今已经好几年了。
“哈哈,义之侄儿聪慧英武,不愧是老兄你的子嗣。”刘毅有求于人,也趁机拉近关系,称呼都变得热络起来。
虽然知道刘毅是在吹捧自己,刘裕心中仍然很是受用,毕竟这个人处处想着与自己一较高下,现在肯服软了。
“南平郡公想要领兵出征一事,之儿你对此怎么看。”
刘裕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刘毅,毕竟两个人当年也算是患难之交。
刘义之心领神会,前几日就曾商议过此事,父亲如今又询问自己的意见,明显是想借着自己的口,来拒绝刘毅的请求。
“听说南平郡公当初是拖着病体出征的,这实在是太不爱惜自己了。当年匡扶晋室的功臣,如今只剩下几个人。”
“若是南平郡公以身犯险,世人肯定会在背后议论朝廷不善待功臣。”
刘义之摆出一副,我是为你好的模样,说的那叫一个真情流露。
听到这话,刘毅的脸色变得更黑了,心里暗自腹诽道,这个小兔崽子,话说的冠冕堂皇,但是听着怎么感觉不对味?
怎么我出征就是以身犯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