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卢贼既已萌生退心,战意必定不如此前那般坚决。待其撤军之时,公可上书,自请领一军,追剿卢贼。”
“如此一来,收复失地的功劳,便可轻易纳入囊中。届时,我与诸位大臣在朝堂之上,为公张扬声势,奏请封赏。”
谢混兴致勃勃的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随后,目光紧紧的盯着刘毅,等待他的抉择。
不过刘毅并没有这么乐观,先不说能不能击败卢循,收复失地。就怕领军出征,这第一关就过不去。
刘毅心里暗自盘算道,朝廷大权掌握在刘裕手中,自己与他多有龌龊,如今又遭逢大败。恐怕这也是刘裕盼望已久的,他又怎么可能允许自己领兵出征。
至于理由,那可太好找了。
自己刚刚经历兵败,手下部众士气低沉,又如何能追剿卢贼,收复失地。
“此事,我也有所意动,只怕刘裕那里……”
说到这,刘毅停了下来,意思已经不言而喻,担忧过不了刘裕那一关。
毕竟二人好不容易才分出高下,刘裕又岂能让他轻易恢复名望。
“此事公不必担忧。”谢混见刘毅有些犹豫,连忙给他打气道。
“刘裕为人粗鄙跋扈,朝堂之上的大臣对他多有怨言。公只需奏请领兵出征,混愿联络朝臣,制造声势。”
看到谢混信誓旦旦的模样,刘毅也按耐不住自己的小心思,于是点头答应。
要是真的能击败卢循,收复失地,这不但洗刷了战败之耻,他刘毅也能恢复之前的名望。
刘毅、谢混商议如何恢复名望,掌控权力。
此时,刘穆之也在与刘裕讨论如今的局势。
“明公,南平郡公经此一败,实力大损,自此之后,声威权势,无人可与明公比肩。”
“不过,仆听坊间传闻拜大将军一事,明公还当慎重。”
刘穆之先扬后抑,出言劝谏道。
建康城内,关于朝廷要拜自己老爹大将军一事,刘义之也有所耳闻。
就连军中将领,都有人私下里询问他,拜大将军一事是否属实。
刘义之也有些怀疑,这些传闻到底是谁放出去的。
难道是刘毅、谢混等人,想故意把水搅浑。还是自己老爹,偷偷派人制造的声势。
不过想到不久前,刚拒绝了太尉一职,刘义之觉得不像是自己老爹干的。
“此乃民间谣言,不足信。”刘裕淡淡的说道。
听到这个回答,刘穆之明显松了一口气。
他就怕刘裕上头,吞下这颗充满诱惑的果实。
毕竟,刘毅、诸葛长民等人本来就与主公有龌龊,朝堂上的官员也是态度暧昧。
先是太尉、再是大将军,然后呢?
就怕有心人造谣,联想……
有些事情,没有条件便不能硬上。
凭借着灭燕的功劳,拜太尉,估计大臣也不会说什么。
直接拜大将军,刘毅、诸葛长民等人恐怕心里要有微词,朝臣也会暗自嘀咕。
要是刘裕现在主动要求,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相国、总百揆、加九锡。
估计刘毅、谢混等人做梦都要笑死,直接返回豫州,联络朝臣,准备匡扶社稷。
如果刘裕更进一步,废立天子,夜宿龙床。
刘毅也不用再准备其他东西,直接号召地方豪强,聚集十八路大军,起兵讨贼就行了。
总之一句话,有些事情不能太着急,要一步一步来,给别人接受的时间。
既然谈到了这个话题,刘义之也想劝自己的老爹,现在先盯着刘毅猛锤,赶紧削弱他的实力。
至于其他事情,可以先放一放,甚至让渡一些权力也可以。
于是刘义之开口说道:“父亲,如今卢贼看似强大,实则虚弱到了极致,放弃根基,劳师远征,败亡就在眼前。”
“不过孩儿最近听到不少人谈论,希望南平郡公与父亲共同领军,抵御卢贼。”
一听到这话,刘穆之急切的说道:“明公,此事万不可同意。南平郡公见卢贼虚弱,想要趁机恢复声望,若是让他得逞,只怕日后会是个大麻烦。”
刘义之也开口说道:“南平郡公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朝堂上的大臣不过是疥癣之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