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好像在骂我又好像不是(1 / 2)开局诛十族,朱棣你礼貌吗?首页

方愈的历史读的似是而非,他知道朱棣是在六月二十四日下午祭拜了孝陵,并且在那接受了众臣的上表答应登极皇帝位。

野史记载朱棣当时再三推辞,但是群臣不答应,朱元璋也不答应(朱元璋:我特么…),朱棣被他们逼的嚎啕大哭,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流着眼泪接过了侄儿的皇帝位。

但方愈不知道的是,朱棣在二十四日之前根本没想过要先去祭拜孝陵。

满朝文武居然也没有人提醒他:继位之前应该先去问问他爹,得到他爹的允诺再继位才能名正言顺。

至于死了的朱元璋怎么允诺?哎,大明朝皇帝代代都尊龙虎山张天师为国师可不是为了搞基,让死了的人说话就是他们的责任。

明朝三百年,朱元璋“开口”说话可不止一次两次呢……

最后时刻站出来提醒朱棣的是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扬劳,也就是这一次冒险让他入了朱棣的眼,从此坐上了火箭,直达大明内阁首辅的位置。

而方愈完全不知道这里面有扬劳的事,只当朱棣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孝陵,随口就说出来了。

南京紫禁城。

姚广孝是在洪武门下了马车一路狂奔过来的,把宫女太监吓得要死,后头还跟着一帮畏畏缩缩的大汉将军,此刻他们被朱棣喝退,殿里只有他们两人了。

听完姚广孝的话,朱棣有过短暂的震惊,就转过身去什么话也没说。

”陛下……”姚广孝很明白朱棣的感受,颤抖着声音喊到。

“少师,我想回北平了。”

朱棣转过身来,眼睛里满是泪水。

砍人无数,戎马半生的朱棣第一次在内臣面前真诚流泪,不是以往那种政治表演,话语中有无尽的伤心和失望。

洪武十三年,刚满20岁的朱棣离开父亲就藩北平,他在那里为大明抵抗蒙元势力整整十八年,一直到靖难起兵才离开。

他在那里度过了整个年轻时代,从一个皇家贵公子变成了一个铁血统帅。

他以一城敌一国,历尽千般磨难终于打赢了靖难之役,42岁的他满脸北方的风霜,终于回到故乡南京城。

进城的时候他曾满怀期待,如今才知道,这里的人并不欢迎他。

上劝进表又怎样?口称陛下又怎样?

一个方家小儿都知道登基之前要拜孝陵,难道满朝大儒不知道吗?

不!他们知道但是不肯说出来,说不定还等着看朱棣等靖难武夫的笑话呢,他们的心里并没有想过自己是他们要效忠的皇帝。

此刻的朱棣感觉格外的孤单,格外的想念另一个故乡北平。

姚广孝大和尚无言以对,扑通一声重重的跪倒在地,对着自己相伴20年的朱棣纳头伏拜,然后委屈的大哭。

“陛下……”一个老太监从门外进来,刚开口就看到殿内的场景,一时进退两难。

老太监的手心叠着一纸小便条,上头是翰林院编修杨劳托他传给朱棣的一句话:

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好的吧,历史就此改变,未来的首辅大人这次来晚了,也不知道失去了这次机会,他还能不能飞黄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