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好像在骂我又好像不是(2 / 2)开局诛十族,朱棣你礼貌吗?首页

顺便说说便条的事。

除了我大清不允许大臣递私话,在奏折中夹带私人书信更是砍头的大罪,往前的朝代都是可以递便条的。

这种风气在唐初最为流行,长孙无忌就曾在开大朝会时朝李世民丢纸团,李世民还给写了几个字又给他丢回来了。

因为每年发到臣子手中的奏折是有数的,碰上个喜欢和皇帝唠嗑的就根本不够用,这个东西又不能补发。

另外,总有一些话想说但又不适合上公开奏折,因为按照制度,奏折是要备份要存档的。

六月二十四日清晨,朱棣在宫中宣布下午要去拜祭孝陵,有请群臣伴随。

他现在还只是个藩王的身份,自然是不能发圣旨命令,意思是我这只是个提议,你们来不来的都随便你们。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里面的潜台词:我就在那同意当皇帝了,你们要劝进的还不赶紧抓紧时间滚过来。

方愈上午见过了王助一面,委托他帮了个小忙,然后又问了人妻杨木桃的事,再次提醒王助,不能让杨家父女离开应天府。

就好像方家大宅此刻的轻松氛围,方愈也是神态悠闲的抱着欢欢溜院子,傻子方克复则在不远处翻石头逮蚯蚓。

不出意外的话,等会他会拿着这些蚯蚓送到胖厨娘那里去,要求她利用这珍贵的食材做出一锅好东西。

“方愈弟,今天怎么没有出去?”

一帮方家小辈迎面走来,前头的方中宪率先打了个招呼。

“没什么事干,就只好窝家里了。”方愈笑了笑,捏了捏欢欢的脸肉,道:“还不快叫大哥。”

“大哥。”欢欢看着这胡子大哥一脸的不情愿,扭扭捏捏的喊了一声便扭过头去。

方中宪微笑,道:“方愈弟的性子最是洒脱,下午燕王要受皇帝位,整个应天府都在翘首以待,像我们这种官宦之家的人都在想着怎么表功,唯独方愈弟我行我素毫无功利之心。”

怎么听着像是在骂我呢?好像又不是?方愈还真分辨不出来,只好干笑了两声,貌似好奇的看向众人道:“大哥和各位兄弟这么匆忙是要去哪里?”

“准备礼物。”方中宪解释道:“我们打算带个头召集在京的读书人一起,在明天登基大典的时候前往洪武门外,为新皇道贺。”

这倒是个好主意,大明皇帝与士绅共天下,读书人的意见是无比重要的,读书人的拥戴更是求之不得,朱棣应该会龙颜大悦才对。

刚好,明早可能会发生一点“意外”让他不开心,一帮青虫的道贺多少能给他弥补一点。

方愈点头赞道:“大哥这个确实是大礼,皇帝肯定喜欢,只是短时间能找到这么许多人吗?”

方中宪微微一笑,道:“我们方家兄弟分头行动,各人都去拜访同窗,再要他们去召集同年、同乡,想来时间也够了。”

“方愈弟你要不要也……”说了一半方中宪才想起这是方家唯一一个辍学的,方家族学呆不住,去书院没几天又让先生给拒了,根本没有同窗。

后头的方家兄弟都不由得笑了出来,方中宪尴尬中,方愈不以为意,笑道:“各位兄弟都是为了方家好,我坐享其成,只好预祝大家一切顺利,明天一定能让皇帝记住你们的名字。”

方家众人匆匆出了大宅,一表兄弟俞斌终于道:“你们没觉得方愈和以前有些不一样吗?”

不少人都点头,方中宪小心的摸了下胡子,笑到:“好事啊,方愈弟以前是方家的一块心病,别说三叔了,就连我爹和二叔都被折腾的不轻。现在他也懂事理了,我们平常有什么事也要想着他一起,不要因为以前那些成见排斥他,兄弟之间不能生份了。”

众人全都点头答应,到了街口又互相嘱咐一番,然后轰然散开,汇入了这座正处于燥热状态的大明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