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都是明朝实力演技派啊(1 / 2)开局诛十族,朱棣你礼貌吗?首页

要知道即便是在建文时期,方孝孺的所谓帝师也只是一个名头,他真正的编制名称是文学博士,比起朱棣这个可差远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优厚的许诺,方孝孺依然无动于衷。

方孝孺面色颓丧,缓缓摇头道:“孝孺本只是乡间一寒儒,蒙受君恩入京,不知天高地厚参知朝政之事,结果只有误君误国,如今唯愿抱守残躯以待天年,望……陛下成全。”

方孝孺话里是不容置疑的拒绝,但在坐的方家人却心怀激荡,一个个把眼睛睁的老大。至于姚大和尚,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种被天降大饼砸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因为方孝孺这一声陛下,叫的是朱棣啊。

这是建文旧党领袖方孝孺第一次承认朱棣的皇位,对于朱棣、对于现在还处于混乱之中的大明朝廷真的太重要了。

至于方家人会因为方孝孺不受官职而感到遗憾吗?遗憾是有的,但绝对谈不上失望,官职这个东西对于普通人是一切,对于方孝孺只是锦上添花。

君不见明末的水太凉钱谦益同志,那家伙被革职以后可是白身一个,影响他成为东林领袖了吗?

对朝政的影响力,对天下读书人的凝聚力才是方孝孺真正的力量,高官厚禄对于这种人只是撒撒水,垂手可得。

东厅的一切并没有变化,但每个人都感觉到原本沉闷的气氛就在这一瞬间破开,有一种久旱的鱼终于得入大海的轻松。

姚广孝努力压住内心的激荡,宽大僧袍之下消瘦的躯体仍然止不住的微微颤抖。

少顷沉默,姚广孝忽然拿出了一个连方愈都没有想到的东西:

“逊志先生,燕王有意集大明智慧,不怕耗费十年之功编撰一部《文献大成》,此书册将汇集古今图书,预计将达两万卷……”

姚广孝正在说的《文献大成》就是之后的永乐大典,这是一本……怎么说呢?这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感叹号。

永乐大典全书包含目录一共有22937卷,约合1 3.7亿个文字,动用的编撰人数累计达到3000多人。它包含了中华诞生以来所有重要的经史子集、天文成就、地理勘探、工艺技术、农业技术……名副其实的包罗万象。

永乐大典成书350年以后,雍正的广西巡抚、直隶总督李绂在翰林院窥视了一眼,称它为“宇宙之鸿宝”。

后世的日不落帝国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毫不掩饰的称它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呃……你肯定想问这样的书它去哪了,怎么我们都没见到。

副本在嘉靖年间宫中失火烧掉了,正本的文史部分被我大清第一时间毁掉了,剩下的被死死锁在翰林院,然后搬到圆明园当古董充面子。

再就是大英帝国带着八国联军冲进来,抢回家当成了他们的国宝。

就是这样一本注定要千古留名的书,如今朱棣把它许给了方孝孺,历史上本来的编纂官是永乐第一才子解缙。

“……请逊志先生领衔编纂,担任此书总裁。”姚广孝躬下腰,很诚挚的邀请到。

这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好事,方孝孺也无法拒绝这个邀请,最终还是矜持的点头了,并且“顺便”答应了在登基大典那日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

衍圣公为了起草即位诏书眼巴巴的跑来京城,如今看来只有玩泥巴的份了。

皆大欢喜啊。

这代表着方孝孺和朱棣和解,也是建文旧党和靖难功臣的和解,一边的官位和富贵保住了,一边的皇位彻底坐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