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件事让母亲念念不忘,秋收时候,大队收获的粮食都会集中在一处“大场”里晾晒,负责看管的都是大队的干部,一般大家轮流值班。那个年头物资缺乏,时常有吃不上饭的时候,母亲在姥姥的怂恿下,想在给姥爷送饭的时候让姥爷额外给个地瓜吃。满怀期待的母亲挎着竹篮刚走到“大场”边,就被姥爷一声厉呵给唬在那里了,姥爷说:把饭放在那里,回去吧。母亲只得气呼呼地放下竹篮,扭头走了,再也不肯给姥爷去送饭了。后来提及此事,姥爷笑呵呵地说,瓜田李下啊,得避嫌。
在农村文化中,孩子是用来化解一切问题的有效媒介,其他村干部家的孩子去送饭,顺手给个地瓜,那个玉米,都是大家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姥爷的避嫌实在也没太大必要。不过在姥爷的村里,大家称呼姥爷都以辈分称呼,提及姥爷时大都称:俺叔、俺大爷、俺爷爷诸如此类,鲜有人直呼其名,在所指不清时顶多会带上姓氏,说,张家俺爷……
十
最后一次和姥爷在山里的草屋相聚,是大学快毕业的时候。
那是一个假期,我和原女友、现妻子一起回老家,特意带她体验小时候山居生活。从家里带了些酒肉,在茅草屋周边的菜地里挖了些土豆,摘了茄子、黄瓜、西红柿等应季的蔬菜,还特意带着女友到泉眼处取了一桶水,从始至终引得她惊艳不已,感觉我从前真是过得神仙日子。
炉灶还是当年姥爷砌的那个泥炉灶,一堆黄泥掺点枯草和成的泥灶用个几十年都完好无损,每一次柴火在它的炉膛里燃烧,似乎都在加持它的功力,历久弥坚。小铁锅不时冒着热气,锅里的菜品散发着幼年时代熟悉的气息,似乎一切又回到了从前。在欢呼雀跃中,饭菜俱备,不想姥爷居然拄着拐杖出现在我们面前。
姥爷颇有些兴奋,说有两年不来了,听说你俩来了,还带着酒和肉,我就拄着拐杖过来了。以姥爷现在的步幅和身体状况,从家里到山里的小屋最少要走一个小时。我让姥爷赶紧坐下休息会,姥爷顾不得,拄着拐杖绕着草房转了一圈,看看这看看那,又扶着拐杖看了看近处的草木、对面的山坡,没有说话。
吃饭时,姥爷说喝点酒,我倒了一杯啤酒,姥爷喝了半瓶。饭吃的很慢,话说的也不多,大多数时间都是吃口菜,沉默一会。我多是在回味小时候的场景,姥爷估计也在回想之前的时光。吃完饭后,我们一起回来,一路上走得很慢,说了一些小时候的事,女友一惊一乍,倒增添了好些乐趣。
那天,姥爷很高兴。
十一
毕业后,我到外地工作,有时会给姥爷寄点衣服和日用品。母亲总会及时把情况告诉我,一是姥爷很高兴,二是嘱咐我别给他买东西,留着钱自己用。
一次母亲专门给我打电话,说姥爷知道我入党后非常高兴,连连说“这孩子有出息”。那段时间,姥爷又患上了白内障,我曾联系过济南的医院,但终究没有成行,这个病成了压垮姥爷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和女友在无锡的项目现场散步,接到母亲的电话,哭着告诉我:姥爷走了。
2009年春节,我来到姥爷院子的门口,久久伫立,泪流面面,再也没有推开那扇虚掩的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