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5章常山反正,声势大振(1 / 2)奋斗在开元盛世首页

谢文一亮出身份,太守颜杲卿的“反正誓师大会”顿时宣告了成功,常山郡上上下下的官吏,竟然没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

为啥?

就是因为谢文可以“直达天听”!

这些常山郡的官吏,有多少安禄山的死忠,暂时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包括太守颜杲卿、长史袁履谦这两位“首脑”在内,肯定大部分人是心向长安的,之所以投诚安禄山,那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有机会反正的话,他们也是会选择重归大唐、平灭叛乱的。

不过,却有一个操作层面的问题摆在所有人面前……

如何取信朝廷?

你常山郡原本就是安禄山的治下,在他提兵南下的时候,基本上算是在第一时间就选择了投降,现在说要“重归大唐”……谁信?可别不是诈降吧……

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常山郡的官吏们,岂不是里外不是人了?

一句话,人生的污点,不是想洗就能洗干净的……

这也是安禄山提兵过境之后,常山郡上上下下一直保持“沉默”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不能我在“敌后”拼杀,朝廷却对我将信将疑吧?英雄不能流血又流泪啊……

现在,谢文出现,一切烟消云散!

他虽然不是朝廷的高官,甚至连大唐的官员都不是,但是他有一个“平叛总指挥”的亲叔叔!

有的时候,这种私人关系,非常重要,至少,谢文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亲口告诉他叔叔!

具体到常山郡官吏“反正”一事上,等于给常山郡官吏开拓出一条“传递消息的途径”……

常山郡官吏反正了……

太守颜杲卿、长史袁履谦,率领常山郡官吏,与安禄山势不两立……

常山郡官吏在“敌后”截断了安禄山叛军的退路……

甚至,哪一位官吏真的奋勇作战,即便身死,只要消息,能够通过谢文传递到大唐中枢,也算死得其所,最少也能落下一个“朝廷追封”,甚至青史留名也说不定。

所以,谢文的出现,算是彻底打消了所有人最后一点顾虑,一提到“重回大唐、平灭叛乱”,倒是真有点群情激奋的样子。

有人说,咱们既然“反正”,就是要和安禄山、和叛军势不两立,纵然有淮南的文少爷作保,咱们也应该做出姿态、做出功绩,要不然的话,投诚安禄山一事,永远是一把利剑悬于头顶,所以,咱们需要军功,需要大量的军功,只有这样才能洗刷耻辱……

另外有人也说,你说的不错,谢副帅曾经有一句话流传天下,“只有敌人的鲜血,才能洗刷耻辱”,某深以为然,现如今,你我的情况,用上这句话,正当时!

还有人迫不及待地开口,不错不错,正是正是!既然我等与安禄山势不两立,我看,就不如将常山所有的兵丁汇集到一起,然后高举大旗,直扑范阳,只要能一举攻破安禄山的老巢,叛军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到了那时候,就算他安禄山真是什么七杀星君下凡,就算他有三头六臂,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来了……

“诸位,诸位,且听我一言!”

谢文听着听着,冷汗都快下来了。

常山郡这帮人,也不知道是真实水平就是这样,还是“故作姿态”,现在表现得那叫一个狂热,恨不得现在给他把刀子,他就敢直接对着安禄山的十万大军冲锋!还觍着脸说什么要集合常山郡所有人马,和安禄山的叛军殊死一搏,这不是找死吗?

谢文听得真是心惊胆战,不得不赶紧拦着。

“诸位,我家叔父汜水侯,在登临天下兵马副元帅之时,曾经向全天下传递过号令,其中一条,就是专门针对咱们河北地的……

副元帅有令,河北各郡县官吏,不得与安禄山叛军硬碰硬,以骚扰为主,以保存力量为主,不以战场之上的成败论英雄,为此,还专门转达了十六个字,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

诸位与安禄山叛军势不两立的心情,小子谢文感同身受,日后如果有机会面见我家叔父,一定原原本本地告知,断然不会让我常山郡的忠义,埋没在混乱之中!

不过,具体如何与叛军斗争,还请众位仔细斟酌才是……”

他这么一说,常山郡上下,全消停了……目的达到了,还折腾个啥?

他们之所以如此“叫嚣”,就是谢文所猜测的“故作姿态”,这些官吏,刚才还是投诚了安禄山的“伪官”呢,结果一转眼的功夫就“重回大唐”了,就算是有谢文这条途径,能够把这个消息“直达天听”,他们也得做点什么才踏实啊,要不然人家谢文知道你是不是真的?

具体做啥?

喊口号!

这种事儿,不就是动动嘴皮子么,惠而不费,何乐而不为!?

而且还要喊得响亮!

越是响亮,就越是容易引起谢文的注意!

现在呢,人家文少爷已经看明白了,刚才劝慰众人的时候,还特意提出来,“不能让常山郡的忠义埋没”,已经算是做出了承诺……

行嘞,事情到了这个程度,正好,再喊口号就过犹不及了,万一人家文少爷当了真咋办?难道真的集合人马跟叛军硬碰硬去?别闹了,郡兵是个什么德行,谁心里没数?如何能够是安禄山麾下十万幽州边军的对手?说白了,会死人的!

颜真卿和袁履谦对视一眼,那叫一个无奈,袁履谦清了清嗓子,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这里之后,才开口问谢文。

“文少爷,关于我常山郡下一步的行止,不知道你有什么建议?”首发

谢文一愣,赶紧摇头,“履谦兄,不是,袁长史,小子不过是借着家叔父的虎威信口胡说几句而已,有何尝敢越俎代庖……”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却被人打断了。

颜杲卿。

“文少爷不必妄自菲薄,

您毕竟出身名门,汜水谢氏,法武传家,早就享誉大唐。

颜某听族弟真卿说过,即便汜水侯身兼三使职,堪称淮南一地的一方诸侯,却也对谢家子弟要求得极为严格,据说到了年龄,就会直接投身淮南军中,从最基本的士卒做起,什么时候升任旅率能够统领百人作战,才允许退出淮南军,以谢家子弟的名义行走大唐……

文少爷既然能够从扬州出发,先至平原,后到常山,想必早就按照谢家的规矩完成了军中的历练……”

说着,颜杲卿抬起手,一指常山郡的上下官吏。

“我等,不过是把书读死了的书生而已,就算偶有佩剑提刀之人,也是慕豪侠之风学了一身血勇而已,哪里比得上文少爷你身在军中历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