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种其因者食其果
原来先皇在世时,有一天,江伯尧携着厚礼觐见当时还是皇子的赵祯,说自己听到宋真宗无意间提到欲将立第六子为太子。而第六子即是赵祯。然后就三叩九拜,三呼“太子千岁”,恭祝可喜可贺。
“没想到,皇上如今却将家公当年这个好意祝福的行为,定为一大罪状。”昭锦着实想不通,疑惑地说道,“罪名竟然是"泄露机密,拉拢皇太子,抢拥戴之功"。”
“唉。”慕怡衣轻叹一声,“你可能不明白,皇帝或者是太子,他们都有一个思维----自己能够当太子当皇帝,都是上天给的,不是某个大臣给的。”
“哦?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
“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思维,这都是"君权神授"的影响。只有这样认为,才能表明皇位的权威性。要是承认皇位与某个大臣有关,显然就没有权威性了,而且还会受制于某个大臣。所以,这种情况是不被允许的。既然如此,当今圣上又怎么会高兴江伯尧的做法呢?也因此,他把这个,定为一大罪状。”
慕怡衣叹息连连,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吧。
当年,大哥慕君衣连战连捷,江伯尧为了遏制远在边疆的慕君衣的锋芒盖过他,设计密信一封,在信中假装无意中提醒慕君衣,宋真宗赵恒对选储君一事,迟迟未定,故而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臣心不稳,恐引朝局动荡。字里行间,一副为国分忧的拳拳之心。
见此信,慕君衣忧心不已。善良如他,怎会知“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的虚伪人性,更不知“世间只有人心恶,万事还须天养人”的道理。
于是,忠诚老实的他立刻上书,谏言“希望皇上选定好储君,以此稳定臣心。”并推荐了储君太子人选。
可慕君衣哪里会想到,武将插手储君的册立----乃是皇帝的大忌。而且慕君衣没联想到当初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就是兵变夺权,所以赵家历代皇帝对武将的忌惮之心是非常严重的,并专门制定了“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而为了继续把武将这一群体牢牢掌控在手中,皇帝在进行相关的官职任命时也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偏向。
“朕选擢将校,先取其循谨能御下者,武勇次之。”
武将选拔的标准当中,是否足够听命于皇帝最重要,作战能力如何倒是其次。你看,选拔武将,作战勇猛竟然不是最重要的一项。
加上江伯尧的百般算计,先皇才会对慕君衣冷落待之,颇为不满。
如今看来,江伯尧在慕君衣与先皇之间行挑拨离间之事,而他自己倒是对先皇和皇上刻意讨好巴结。但是他应该做梦都没想到,君心难测,竟会被安了个"泄露机密,拉拢皇太子,抢拥戴之功"的罪名。
在昭锦继续叙述中,慕怡衣得知,当今圣上在搞清了江伯尧的犯罪事实后,就在一个月前下诏宣布了江伯尧的十大罪状。
这些罪状的内容综合起来,有这样一些问题:泄露机密,拉拢皇太子,抢拥戴之功;欺隐军机要事,隐匿边报;专断军机处,把持户部;任人唯亲,所举非人;园林房屋逾制,有不臣之心;大珠、宝石、珍珠物串都超过御用,衣货千万,金银财产不计其数;开当铺、钱店,与民争利;纵容家奴到处勒索,广置财产;步军统领巡捕营一千余兵丁供江伯尧私宅役使等等。
慕怡衣不忍昭锦伤心欲绝的模样,便宽慰道,“皇上既然有心惩办,想收归权力,那么,所安罪名,虽然有无中生有之嫌,但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事已至此,你也别太过伤心难过了。”
“唉。”昭锦神情沉郁,幽幽地说道,“皇上并未无中生有。”
“哦?江伯伯真的......”
“是。在宣谕家公的罪状的诏书中,同时公布了江家家产的查抄清单,所见者无不瞠目结舌。我也觉震惊不已。”
昭锦顿了顿,继续说道,“查抄结果是:田土五千余顷,房屋两百余间。银号五处,本银四十万两。当铺七处,本银五十万两。金库内赤金二万三千两。银库内银元宝六百九十五万一千万多个。珠宝库、绸缎库、人参库都装得满满的。”
闻言,慕怡衣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爹,您没想到吧?
当年承诺“今后为官必清明廉正,朝廷应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庭辩,小事则奏谈,国君方能治吏治国,长治久安”的江伯父已然变了,成了一个玩弄权术,只手遮天,人人唾弃的贪官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