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五章 建奴的白水肉(1 / 2)崇祯辽东攻略首页

话到这里,就要说说皇太极为什么要商议吃人?背景又是什么?原来后金这时和大明一样,也是连年灾荒,一些敌方由于大旱,导致颗粒无收。

这时的后金,已经由游猎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农耕的生产方式,那么后金的建奴就要依靠广大的汉人包衣,给他们提供足够多的粮食才能生存下去。

可农耕本来就是靠天吃饭,一旦天灾降临,一样也是抓瞎,而作为后金的掌门人皇太极,自然对建奴的生死存亡十分操心。

限于当时的条件以及观念等因素,皇太极也不可避免的想到了劫掠大明的办法,这些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在天灾人祸的时候,必然想到的办法。

但是,皇太极又和其他人不一样,他虽然想到大明劫掠,可他却很克制,他给自己定了个时间表,就是在十一月之后,出兵攻击大明。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而不是其他的时间点,这里就体现出皇太极的高明之处,因为他知道在十一月进攻大明,刚好是秋收之后,那时所要劫掠的地方,会囤积大量的粮食。

自己前去劫掠,一定会满载而归,要是换做别的时间,可能粮食没有抢到,自己反倒因为粮草的问题,背上更大的包袱。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他一年后的对手林丹汗,这家伙就犯了个极大错误,在崇祯元年,也就是现任朱由检来之前的崇祯元年,这家伙也是因为天灾,到大明劫掠了一番,结果他却选择的是六月份。

可想而知,六月份正是粮食生长期,到了地方怎么能抢到粮食,大明百姓自己还吃了上顿没下顿,那里还有林丹汗的份。

由于抢的粮食太少,根本不够林丹汗部队的消耗,逼急的林丹汗竟然带着蒙古骑兵,跑去攻打大同。

结果可想而知,大同是那么容易攻破的?这座城池不知道修了多少年,城池高大,城防完备,囤积的粮草足以支撑一年。

可林丹汗这个憨货,愣是在大同城下呆了几个月,也没有把大同拿下,最后损兵折将,灰溜溜的跑回了蒙古草原。

结果就是林丹汗没有抢到足够多的粮食,蒙古部落的头领一个个的十分不满,然后分崩离析,最后被皇太极给打败了,

究其原因,这些蒙古部落的头领很精明,他们看到同样是入关劫掠大明,林丹汗铩羽而归,可皇太极却满载而归,孰轻孰重他们岂能看不明白。

说到这里,有很多的历史爱好者,估计都没有看到这个问题,从这个问题上,也能看出皇太极确实很厉害,他和林丹汗同样是劫掠,前后相差一年,林丹汗失败了,皇太极却大胜而归,不能不说他很有手段。

既然皇太极已经定出入关劫掠大明的时间表,那么就要坚持到十一月才能出兵,可现实却是连年大旱,后金囤积的粮草根本无法支撑到十一月份。

这时,皇太极的办法是和袁崇焕积极谈判,争取从山海关购进粮食,解决一部分,可这个办法依然不能填补巨大的粮食窟窿。

那么皇太极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