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0章 兄弟再聚(2 / 2)唐诗剑诀首页

“大哥,你也明白。自从先帝驾崩,接二连三,让人实在难以抽身。且不敢与兄长谋面,只能暗中信件往来。”王九叹道。

郑和自然清楚,王九口中的“先帝”是永乐帝朱棣而非朱高炽。

“为兄清楚。为免连累贤弟,为兄亦避嫌,这些年来,亦不敢与贤弟联络,”郑和道,“但还是累得贤弟丢了官。”

“打住。大哥,这不是丢官,而是辞官。这可要说清楚,是我王九辞官!”王九笑道。

“大哥,确系我家相公辞官。他在永乐年间便已萌去意,”一旁的任罄解释道,“但新帝轮番登基,始终不得。直至与朝廷重臣夏原吉展开那番下西洋的辩论,方才得已脱身。”

“但未曾想到,那夏老爷子竟被我气病了,然后,便没有然后了……”王九叹道,“但对其为人,在下甚是钦佩!”说罢,王九冲着东北方拱了拱手。

郑和摇了摇头道:“永乐年间,这夏老爷子居功至伟啊!咱们先帝也确实太大手笔。”

“但这下西洋一事,小弟始终觉得没错。大哥六下西洋,每次都所带的硬通货回来,而朝廷的那些短视的官员,却一直叫着劳民伤财!”王九道。

讽刺的是,虽说明朝官员一直说着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可到了停止下西洋不久,仅数十年间,大明宣德年间,明朝工部尚书黄福就叫起了苦:永乐年间“下西洋”,外加迁都打仗等大事,可国家却不怎么缺钱现在“劳民伤财”的下西洋停下了,怎么国家却处处“征调将何以济”。下西洋费钱,不下西洋怎么还没钱?

“公道自在人心,且随他去罢,”郑和笑道,“不管如何,大哥承你们的情。”

“大哥说哪里话。远的不说,仅是大哥开辟的航道,设立的官厂,之前锦衣卫的发展正是大哥的余泽。”王九道。

郑和摇了摇头道:“我还是那句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真希望无论何人当朝,均须谨记!而我,如与先帝一般,或抛尸于大海之上,亦无所怨!”

“大哥何须此言!”

郑和笑笑,忽觉这些话太过沉重,转向任罄,笑道:“听闻你家那位五岁尚不开口说话的守仁,一开口便是圣贤之言,如今算起来应是双十年华。如今却是怎样?”

任罄笑得如同一朵花一般道:“守仁想做圣人。我家相公便要他参加科举。举人一下子便考上,参加会试,第一次却因格竹致病,考得一塌糊涂三年前又参加,原本答得不错,偏又自作聪明,将原本不须做的题目,全部做完,主考官提至圣上裁决,又名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