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7.伐国之道(1 / 2)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首页

此次征讨南越朱由校调动了皇家陆军和海军的精锐,将大明的最新科技全部拉到前线检验,除了进一步改良后的击发枪,还有借鉴英格兰蛇炮后研制的更为轻便的前装加农炮,取代笨重的吕宋大炮和佛郎机炮。

前文讲过世界上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三段击战术的人是明朝的沐英,后来者数不胜数,但做的最好的肯定是拿破仑,除此之外这位天才军事家还善于使用火炮。土伦战役不但成就了拿破仑在法军中的地位,还确定了炮兵在陆军战场的绝对核心地位,之后拿破仑发动的多次战争都没再出现白刃战,欧洲全面进入火器时代。

拿破仑时代结束后,法国的霸权开始受到普鲁士的挑战,在著名的普法战役中,新崛起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全面使用射程为3500米的后装线膛炮,炮弹则是杀伤力更为强大的开花弹。此役之后,普鲁士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传统的前装加农炮正式退出人类战争,后装火炮以及退管火炮成为武器的发展方向。直至今天,世界上的主要军事强国仍在普遍使用这种技术,在研的电磁炮因还未投入实战当中,这里就不做赘述。

朱由校想通过绝对的实力在战场上打开局面,但他低估了南越猴兵的抵抗意志,即便明军在火器上有一边倒的优势,在争夺谅山时还是举步维艰。猴兵为了炸毁袁崇焕的炮兵阵地,多次派敢死队潜伏到五百米以内的地段,利用人肉炸弹不断消耗明军的火炮手。

袁崇焕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立即组织炮兵进行两轮齐射,准确地打在敌人隐蔽的战斗队形中,几名猴将当场阵亡,士兵死伤惨重,但失去指挥的猴兵非常顽强,依然不停的抱着炸药往前飞奔。

面对南越郑氏的殊死抵抗,朱由校似乎明白了“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道理,这也是为何当初骄横的日不落帝国和如日中天的美利坚不会轻易吞并邻国土地的原因。

谅山的北面是层峦叠嶂、丛林密布的山地,往南则是稻田纵横、水网交叉的平原,况且升龙据此仅有二百六十多里,从战略位置上与明朝的山海关非常相似,郑氏在此布置精锐拼死把守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不过此时郑氏在北面阻挡明朝,南面还要在争江防御阮氏,整个国家的兵力部署呈现哑铃状,朱由校决定参考仁川登陆,命商周祚、蒋德璟等人率四国联军从海上占领红海出海口奉化,然后沿内河北上,直扑郑氏的巢穴升龙。

就在明军对南越郑氏形成决战态势的时候,朝廷内部却出现了重大的分歧,内阁首辅、吏部尚书韩熀和太师、兵部尚书孙承宗都认为明朝的疆域过于庞大,新政和军事、教育改革等又在进行当中,应当将全部精力放在内部管理上。对于南越和广南的入侵和骚扰,他们建议小施惩戒便可,应当坚持万历时制定的“不拒黎,亦不拒莫,使之互相牵制”的安南政策。为了说服朱由校,孙承宗还列举了当年成祖朱棣两次讨伐南越的例子,认为南越就是个战争泥潭,一旦陷进去就会拖垮债台高筑的明朝财政,实在不宜因小失大。

这两人在朝中是朱由校的左膀右臂,很多重要的决定都出自他们的智慧,对于这些苦口的良药,朱由校并没有当即驳斥,耐心的劝导道:

“两位爱卿一文一武,实属朕的肱股之臣,你们的意见朕会认真思考。听说韩爱卿竟能熟读孙子兵法,不知这部神作一共多少个字?”

孙子兵法是中华战争史的巅峰之作,为历代军事家、政治家乃至商人所推崇学习的一部经典。作为明朝内阁首辅,韩熀自幼博览群书,自然倒背如流,他不假思索的回道:

“回圣上的话,此兵法乃春秋时祖籍为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所著,分为十三篇,共有六千零七十五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