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一 第一章 法生因缘(2 / 2)旷古绝今一樵夫首页

佛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世间好人,为何总在吃苦受累和遭罪?

天下多少恶人、奸人、无德无行之人,不但每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更鲜见天谴人祸?

那所谓不是不报,只时候未到之慰,真的是自欺欺人吧

佛说六道轮回,生由修行,可那钱窝里的为富不仁,权位上的荼毒百姓,不知是轮回道上人于善报的刻意挥霍,还是对前修隐忍的恣肆杵为?

人已善行善报了,可那善善之缘,人又何以不保更自弃自毁

佛祖法力无边,菩萨救苦救难,可正直父亲的际遇,乡邻好人的不幸,更世间多少善良忠厚、刚直方正、笃实有信之人的种种恶运,那法眼恢恢的佛菩萨,又保佑了谁,慈悲了谁……

一想想这些,小慧能虽对虔诚信佛且多拜观音的母亲和乡邻无有多言,但对佛菩萨及僧侣们,却是打心底难以亲近了,更况此时此刻呢……

四和尚为何不走呢

白云远飘,

日头渐高,

山顶阳光火热火热的照着,

青草树叶翠绿翠绿的亮着,

草花刺花树花艳丽的开着,

熏风轻漾,蜜蜂翩飞,鸟儿沉醉……

好一会儿了吧,慧能一念回神,怎没感觉和尚离去的动静呢,于是不由回了一下头,只见一年轻僧人稳稳趺坐于后,正若有所思的看着自己呢。

“还没走啊,师父。”

小慧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是啊,和尚为何不走呢?

人,就是那么不可思议,百年相处,终是陌生。

而有时路人的一句话、一声叹息、一个动作、一眨眼神,甚至远远一道背影、一缕琴音,都可能使人与之莫逆一生。

当然,此中世间一切有形无形的羁绊,全都无碍人魂魄以求的企踵延颈更实实与交的切切愿心了。

之前,小慧能那一声由内的呼喊和仿佛化入大山的沉静剪影,一定深触和尚某处的不意了吧。

此灵明或许的感应,人又怎会轻易放弃,况小小年纪刚才那句叫人尴尬,却又令人不得不有所叹服的应对呢。

“对不起,打扰了。”和尚实心实意的说到:

“小施主,方才山路之时,听到你我要上学的大声了,那是你的烦心事吧?”

慧能听了,心里一热,盯着和尚认真看了看之后,还是回头将目光飘向了天际。

和尚虽受冷遇,但内里却更生感慨了。

人有思想且性情倔犟,当然是能有所作为的可贵品性了,但于庠序仕宦之途,还真鲜有平顺的吧?

想想自己的入佛经历,年轻和尚面对这个任情任性的少年,于是开始非常自信的挑起了话题:

“人能如愿上学,当然是一种造化,若不称心,也未必有远一种更好的人生。

世上虽谓学而优则仕,但其中的惬志,却是很难操之在己的吧?

人即便有跃龙门,若秉性方直认真,那仕途于心的煎熬,不是每个无改初衷的人都能挺得过来的吧?

或许,随缘无须上学,并尽可能为身边人做点儿实事,不仅有印儒之真正精神,且还会有更好的生命过程,也是未可知的吧?”

慧能听了,心里颇感意外,这和尚所言,还真有点儿与众不同,但他还是不愿与之答理。

“上学求知,确也一途,但今人开课,多着学之为人,鲜有释人内里关切的至广至深吧?

天地无涯,人命有期,沧海一粟,所谓知与不知,又多少分别?

于倏忽生命而言,何为有知,何为无知,古今智者,多有明鉴。

不必为人而上学,或更易安顿身心,更能实现一己的生命吧?”

见慧能不应,和尚于是紧接。

而慧能听到这里,心里已有讶异了,但在迅疾回头看了和尚一眼之后,还是不肯开口。

静静山崖之旁,慧能执意的沉默,和尚一时的缄口,那僵持不动的身影,仿佛融入了大山的风景。但人内里较劲那精神的韵致,又岂无心风物所能相题并论?

是的,有些难堪的和尚以为话不投机是准备起身走人了,可小慧能刚才回望的那一眼,却又使他有些欲罢不能。

因为,那一瞥虽电光石火,但在和尚有所存望的心里,还真显现了可期可待的无限风景。

于是,和尚闭目沉思良久之后,决心试试最后的努力:

“小施主,功名与百年自在,富贵与生命安宁,熟轻熟重?

更人生如梦,万法缘生缘灭,小施主深具慧根,于思维甚深之处,想必定有洞明。

且百年之期,目之所及皆是大开的书页,事之所遇更亦铭心的文字,天地微尘化雨化雾化云还是有化七彩虹霓,惟由因缘缘因吧?

那庠序之途,于心性高蹈之人,未必是学之捷径,人若有悟生命,一切想学,必具坚牢之基一切所学,更有真实妙用。

小施主,可否先随贫僧学佛呢?”

“随你学佛!?”

几乎已有心动的慧能,突然起身冒了一句之后,径直背了柴梱急急下山去了。

五和尚哪儿来的这么自信

“阿弥陀佛!

诸法因缘生,佛待有缘人。

小施主,你这一路可要走好啊!”

渐高日头下,小慧能刚岀几步,身后便传来和尚庄严而又有些遗憾的音声。

佛待有缘人!?这年轻和尚哪儿来的这么自信呢……

万法空寂,何缘之有?

人生皆苦,缘有何待?

六道轮回,无缘亦是缘

菩萨慈悲,却又无缘不求之人!

佛祖法力无边,何必众生缘来缘去……

对这套厌弃今生,远避现实罪归过去,福寄将来一切总有道理,万事难见着落的佛法,小慧能当下虽说不清,道不明,但却思想情感上似乎与之有一种强烈排斥的格格不入,因此不但不愿着力去分明其中的表里原委,反以一时一事的管窥蠡测于之更怀一种深深的不屑……

可是,人言上学读书,多以功名富贵,出人头地相励

亦谓庠序之途,乃人求知明理之路

或告多识几个字,于生存艰难之中,至少不会沦为自苦人欺的睁眼瞎

更况那佛法之传,佛经之念,也是须人识字读书的吧?

可这和尚倒好,却一个劲儿的反劝人放弃上学之念,且与外公和已故父亲还一个路数……

父亲于为学,有生命磨难苦痛的教训。

外公于为学,有人生尴尬实实的反省。

这年轻的僧人,似乎于上学读书还有更广的视野,更深的见地,这又从何而来的呢?

儒言仁心人之固有,可人之爱人,却又惟由孜孜以学。

道谓道法自然,可人之得道,又只在刻意远欲苦苦之修。

世人求仁才得仁,修道方有道,那佛之不求、不学、不修更不究,岂又浮光掠影者所能随意审悉?

看来,自己或许还真不太了解佛法和有知僧侣吧……

此念一闪,虽是问题,亦是因缘,可再一转念,佛谓因缘,那教书的外公把私塾就开在家里,自己却无缘上学,这世上之事,又何缘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