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几十年前,戚继光的戚家军还能和后金正面对战,这样纪律严密的军队,只能说是大明文官集团最后的荣光了。
土木堡事变是怎么改变皇帝的呢?
这事儿得从朱厚照的爷爷说起:
朱厚照的爷爷成化皇帝,因为父亲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人掳走,大明朝廷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最后文官们灵机一动,干脆把明英宗废掉,将英宗的弟弟景泰帝推上了皇位,这样瓦剌人掳走的只是一个废帝,对大明失去了威胁。
当时成化皇帝年仅两岁,不仅失去了老爹这个大靠山同时还失去了太子之位。好在也因为年幼,再加上有奶奶孙太后罩着,景泰帝没对他下狠手,只是将其圈养在宫中。
一直到景泰八年,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再次登基为帝,十岁的成化皇帝也重获新生再次成为太子。
也正是因为这八年的囚禁生活,使得成化皇帝性情格外的温和,是个非常勤政爱民的皇帝,在他手下当差的大臣也过得非常舒坦。
成化皇帝在八年的囚徒生涯中,有一个叫万贞儿的十九岁宫女一直体贴的照顾着他,陪着他在圈禁的小小宫殿里度过了八年时光,填补了成化皇帝没有父母照料的缺憾。
可以说成化皇帝就是万贞儿一手带大的。
这个叫万贞儿的宫女,就是后世鼎鼎有名的万贵妃!
万贵妃比成化皇帝大十七岁之多,所以无法成为皇后,但是在成化帝在位二十多年时间里她始终都独占着皇帝,是实质上的后宫之主。
万贵妃的存在,就意味着朱厚照的老爹弘治皇帝的童年非常的悲惨!
弘治老爹是成化皇帝有一天看到一个貌美的宫女,便心生喜爱临幸了她,然后一炮中标,有了弘治皇帝!
弘治帝是成化皇帝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和朱厚照一样也是一根独苗。
在万贵妃统治的后宫,任何皇子的出生都会直接威胁到她的地位,所以弘治皇帝一出生,万贵妃就下令让太监张敏淹死他!
好在张敏深知皇帝得子不易,于是偷偷将弘治皇帝藏在冷宫,于是一群太监宫女冒着生命危险,一点点将弘治皇帝养大。
一直到弘治皇帝六岁,成化皇帝才得知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顿时大喜过望。因为有很多的宫女太监作证,弘治皇帝的身份是没有疑问的。
第二天成化皇帝就昭告天下,急不可耐的将弘治皇帝册立为太子。
当时成化帝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害死弘治皇帝,就将小太子接到了寝宫亲自照看,吃喝都和周太后一样,这才保得弘治帝的安全。
弘治皇帝特殊的童年经历,使得他性格也非常的仁慈宽厚,不滥杀不乱政,在位期间极为的勤政,日日上朝,从不懈怠。
成化和弘治这两位皇帝的人生轨迹非常的奇葩,都是幼年遭遇生死危机,又都得到了好人的庇佑才平安成人,这让善良的种子根植在了两人心中,即便是成为了皇帝也没有忘记。
这和历朝历代那些在皇权斗争以及尔虞我诈中长大的皇帝,在性格上有天壤之别。
皇帝性格善良,又勤政,使得政治非常的清明。在这样的朝廷里当官,对臣子来说是相当舒服的,只要不贪污腐化,基本不用担心厄运当头。
皇帝对文官们言听计从,很少和内阁正面对抗,四十一年来内阁六部的大佬们都习惯了这种和平的政治生活,对政治斗争缺乏积极性。
而前后两任皇帝这种软弱的性格,可以说是善良,但也不能否认是懦弱。
毕竟懦弱的人,才好欺负。
朱厚照也是个普通人,但他接受了最正统的国民教育,之后又在部队里接受了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教育,因此三观也非常正,性格中不乏善良的成分,但是更多的却是强硬坚毅。
这种要强要狠的性格使他不允许失败,否则也不会几次钻进火场,最后死于见义勇为。
现在的朱厚照虽然有了皇帝的头衔,但是作为一名接受过现代军队教育的退伍军人,他骨子里就是封建统治集团天生的敌人。
不推倒这些压迫在百姓身上的大山,仅仅是看着这些士族集团压榨老百姓,视老百姓为草民,朱厚照就浑身不舒坦!
所以在今天的早朝上,以谢迁、李东阳、刘健为首的内阁六部这些封建时代的大臣们,依旧按照老习惯压迫皇帝,妄图巩固政治主动权的时候。
朱厚照立即就进行了强硬的反击,让大臣们一下子无所适从,进而节节败退,被朱厚照牵着鼻子走。
往昔,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说来说去也只是争权夺利而已,无非就是执政权从左手挪到右手,和百姓们无丝毫关系。
而朱厚照的执政目标,却是从根源上把士绅集团的政权挖断,然后转移到更为遵纪守法,更为人道的新的统治集团手中。
虽然朱厚照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新的统治集团是个什么样子的,但只要不是士绅这些视人民为草芥的封建地主集团就好,这种保存了蓄养奴隶习惯的阶层,是社会发展最大的障碍。
朱厚照觉得在自己的影响下,未来这个新的统治集团必须具备现代政府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特征,不像现在的大明朝廷纯粹只为士绅阶层服务,老百姓得不到半点福利。
谢迁、王阳明、刘健这些老政客,怎么都想不到,自己集团内部出现了一个叛徒。
一个以摧毁士绅集团统治根基为心愿的敌人。
关键,这个叛徒还是他们的集团首领,大明帝国的皇帝!
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如果文官集团不能及时发现朱厚照的真面目,依然只是以政治对手的态度而不是阶级敌人来应对,那么等到朱厚照羽翼丰满之时,就是大明封建士绅集团毁灭之日。
在后世,就连小学生都知道阶级斗争有多么的残酷,这就不是把政敌赶下台就算了的,要么改旗易帜归顺,要么从肉体上被消灭,没有别的选项。
今天在朝会上,皇帝的所作所为都很对,就已经暴露了他的施政方向,都在向百姓侧重。
朝臣们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这是因为朱厚照的施政目标都是以大明百姓利益为先的。
而内阁六部的施政目标却是以士绅集团为先。
但是这些经过儒家熏陶长大的官僚,接受的也是为民做主的教育,儒学是非常先进的哲学,即便放21世纪也是最顶尖的。
只不过当儒学成为了统治阶层驾驭百姓的工具之后,它的性质就变了,这些接受儒学教育成长起来的官僚,不自觉的就会为自身所在的集团服务。
但是在为民做主的内核思想上,朱厚照和群臣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
朱厚照为民做主,符合儒家思想,只是不符合统治集团利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