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章 生生不息(2 / 2)龙说:望邺首页

不过财运倒是很眷顾国库,翌日一早,户部表奏称,本年榷盐转运已见成效,半年入三十二万贯有余,足以支付京官以及京畿全部官吏大半年的俸料钱。

裴靖深感欣慰,赐户部御书金匾,上云“君子有道”,装裱后特地给众言官观摩了一圈才抬去户部正堂挂起来。

人生天地间,青春易误,寸暑难留。

裴靖不知生辰,便以岁除元日为记。

岁至崇和五年,人至三十而立。

三清元年,她随文御自大邺迁居望京,迄今一十五年,已超过她在大邺生活的年头,但她仍觉得漂浮不定,身心难安,因此再次拒绝了太卜令的皇陵选址,固执地向往着小重山。

太卜令絮叨了一长串以风水宝地为陵墓的重要作用,可保子孙福禄绵延云云。

裴靖很心动,可她没有子孙。

太卜令深吸一口气,又说可保江山永固。

裴靖大为心动,但拒绝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神迹,她只信自己,在世时可保江山永固,百年后肉身腐于地下,破土为萤,亦会滋养万物。

太卜令无话可说,无功而返。

元日大朝会,裴靖正式下制,册封皇子文君为皇太子,入主东宫。太子太师宋鹤授之诗书,太子太傅舒林授之礼乐,太子太保裴知书授之军事,钟离中正、习松为之侍读。

众人自册书中听到一个陌生的名字,并为之议论纷纷,朝中有哪位尊姓习的高官名臣吗?

当然没有。

习松是庶人子弟,家在城外乡下,父亲是陶瓦匠,母亲农闲时为绣娘,家中没有额外的亲戚。

裴靖早在文君诞生那年便开始张榜全国招募侍读,考核筛选至今方自数万人中选定勤劳能干、品行优良、家庭简单的习松为太子侍读之一。

成功当选侍读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落选的其他优秀学子已尽数加入四门学,倘若习松三次年考不合格,便会被剥夺侍读身份,归为四门学生,另择优异者为新侍读。

习松父母闻讯激动得险些晕过去,骑着杨车载着左邻右舍凑的米蛋鱼肉入城寻至平政门,恳请支付束脩。

裴靖教人将消息送去东宫,见与不见、收与不收皆由文君自行定夺。

文君感念习家生活不易,认为不应收束脩,但他在外人面前有些腼腆,不大好意思说话,便想托人回绝。

司议郎钟离清和以为不可,习家父母可见,以示储君亲民,束脩不可以收,以示天恩浩荡,人可以亲见但事不可以亲办,以使敬若神明。

文君不太懂,不过老师们并未反驳,想来应该是对的,遂听从劝谏,与习家父母见了一面,令属官退还束脩。

事后证明,习松这个侍读找得极对,其人勤学好问、发愤忘食,有他为榜样,文君安分了许多,习家父母也甚是老实本分、知晓进退,从不给习松和东宫招惹麻烦。

听闻习松家境清苦,钟离中正常以饮食衣物接济,文君见状也想帮衬一番,便赠其笔墨纸砚,无奈皆被习松婉拒,其道“只求躬耕而获,不敢无视庶民辛劳,抛却父母双亲,坦然独富”。

这正是裴靖征召庶人子弟为侍读的原因,好教文君自幼知晓万民尚苦,勿偏听文财虚妄之言,而多闻农工耕织之声。

初七人日,东宫得休一天,文君和习松受邀往钟离家做客。

文君平生第一次出宫,今晚宫外又有灯市,只怕人流如织,裴靖担心娵訾一个人看不住,遂教奚迟也跟着。

文君乖得很,只是为宫外灯火璀璨、车水马龙的蕃盛气象所震惊,膳后便与伙伴去到街上,直到天黑透了也不肯回家,颇有些乐不思蜀。

待回到宫中,他手舞足蹈地描述着城中盛景,听来恍如人间胜境、世外桃源一般。

裴靖在心里松了口气,为君所求不过如此,这于她而言无疑是最宏大的奖励。

“陛下,钟离家晚膳都有数十碗碟,陛下却只有两碗碟,”文君看着案上堪称简陋的饭食,不禁面露同情,“宫中果然拮据,臣往后定不敢再浪费食物。”

裴靖拒绝承认自己贫穷,并惊诧于钟离清和的富有。

天底下那么多有钱人,多她一个很难吗?

她梗着脖子给文君舀了半碗汤,“钟离卿所有即劳作所得,你受万民供奉,不劳而获,岂可贪奢享乐?”

文君不服气,他确实不曾劳作,自不敢奢求,可裴靖一直在劳作,为何不可奢求?

裴靖刮下一层烛蜡,又将蜡丢回火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