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第二炉出来的玻璃虽然没有完全避免气泡问题,透明度上也还稍有欠缺,杂质问题已经解决,气泡也明显减少,有几块玻璃甚至没有气泡。
周显庸专门请来官办琉璃厂的一个老技术匠人和自己的团队成员一起,开会讨论了一下,怎么解决剩下的问题。
等到第三炉玻璃出来,所有的人禁不住欢呼起来,这次的玻璃透明度非常高,几近完美,而且只有一块玻璃上有两个小气泡,其他的玻璃平整、光滑,没有丝毫杂质和气泡。
至此,周显庸才真正松了一口气。后续如果出现小问题,留给二位道长和二位琉璃师傅解决,他得真正投入精力去准备酒楼开业事宜了。
见到烧制出来的成品玻璃,王守正才真正明白,周显庸嘴里说的装在窗户上的玻璃是什么样,他不禁由衷赞叹这位小侯爷的特异想法,这么一种新奇的东西,居然让他想出来也做出来了。这人之古怪和偏门,真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以至于他不确定这个人是福气大运道好,歪打正着,还是真的胸有丘壑,方略得宜。
烧制玻璃的炉子生产量很小,一尺见方的玻璃,一炉也就烧制二十四块,还剩下一些切割下来的边角料。
积攒到七月底,终于攒够酒楼窗户所用的数量,周显庸立马全部把玻璃装在酒楼窗户上,顿时,酒楼焕然一新。还未开业,天天酒楼下围观的人一波接一波,都来看这新奇的透明窗户,有大胆的还上手摸一摸,兴奋得赞叹不已!
隆庆侯府门槛都几乎被来参观的达官显贵踩破,王守正下令仆人搬了几块玻璃样品到门楼里,一般普通的人来参观就不让进入侯府内了。只有身份足够的人才能进得厅堂喝杯茶。这些事都不用周显庸操心接待,他是真省下心来。
八月上旬,早晚天气渐凉,东宫又一次换窗户纸的时候,周显庸拿了一块玻璃来到文华殿,展示给太子看,他解释了一番这东西的妙用,建议太子的卧房全部换成玻璃,既保暖又敞亮。
太子也感觉到非常新奇,不住地提问:“显庸,孤有点不相信,那么大的御作监琉璃厂做不出来的东西,你一个小作坊竟然能做出来?”
周显庸得瑟地竖起一根食指摇了摇,又就势推了推鼻梁上架着的墨镜说道:“非也非也,并非是琉璃厂做不出来,而是根本没去做,臣这玻璃当初出来的时候,也是有许多技术问题解决不了,还是专门请了琉璃厂的老匠人过去帮忙解决的!琉璃厂不缺技术,缺的是臣这样的脑子呀,他们可想不到这个点子!所以臣是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
二皇子撇了撇嘴,伸掌拍了周显庸后背一掌道:“显庸,你甭跟这儿吹,你学的都是奇技淫巧,有本事背篇《立政》(尚书内容)来听听。”
太子忍不住笑出声来,帮周显庸解围道:“各人有自己的长处,显庸虽不善读书,但他肯在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地方下功夫,只要想到就马上去做,还能坚持不懈地做到底,这份坚韧的劲头是一般人都没有的。孤觉得显庸是个人才!”
周显庸听了太子为他的辩解,得意地冲二皇子点了一下下巴,那意思不言自明,二皇子气呼呼地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