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抬头向宗门所在望去,有一条石板路延展远方,两排参天大树夹道欢迎。
众人沿着石板路继续前行着。不过已经不再说笑,气氛略显压抑。小师妹开玩笑说:“大家不要这么严肃嘛,我们这里的人可好了呢,环境也好。来到这里等于抛弃了城市的喧嚣。等于是晚上与星空相伴,能够享受深夜的宁静;早上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一天心情都会很好。我们平时都在修炼,没有长辈们的允许是不可以下山的。”众人以微笑回应小师妹的善意。
没走多远,四人引领大家拐向道路左侧岔道,右侧同样有一条小径。岔道两侧则是开满了多彩的月季花。让人误以为走进了春末夏初。因为这里已经感受不到太多的春寒了。
几经辗转,前面忽然开朗,几排石头砌筑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凡还看到了一排竹质小木屋,居然还有几间茅草房点缀在半山腰。二妹看一凡好奇,于是说道:“那一排木屋主要是平时师傅们给徒弟授课用的。跟外面的学校差不多,因为宗门现在人数不多,且年龄都偏大。所以多学习实用知识和传授修炼心得等。 还有啊,那几间茅草房就是几个老古董的住所。”“大师伯,你小声点,让几个长老知道了,会不高兴的啊,会教训人的。嘻嘻...”小师妹插嘴道。“小师妹休得无礼!“大师姐训斥道。小师妹马上假装害怕地捂上了嘴巴,不过两只眼睛贼溜溜地转动着,甚是可爱。
看得出来,这些师兄妹们平时关系不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悠长的声调从半山腰的一个茅草屋里飘出。慵懒中带着戏谑。
对,就是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带有善意和友好的成分。
“你个老不死的,又卖弄你那两两文采了。老丁头,老李头,还有王师妹,都出来迎接客人吧。”只见一个白胡子老者走出茅草屋,向其他几间屋子里喊道。语速不紧不慢,中气十足。
不多时,只见其他的茅草房的房间陆续打开,最后两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走了出来。老太太手中还拿着一拂尘,身着古朴的长袍,虽然上了年龄,但也超凡脱俗。
老太太抛开其他几人,步态轻盈地来到众人面前,慈善地开口道:“云清把客人带回来了?嗯,好。欢迎乔大侠的到来,欢迎各位做客我扶苏门。坤道玄真,虽无炼性修身之本,亦有专心慕道之志。不觉光阴似箭,岁月蹉跎。回首已近百年。回顾往昔,迷惑了岁月,沉滞了修行。诚扬道化,丕振宗风。玄门中兴,教法俱行。”
“这是我四师伯苏玄真。”二妹介绍道。
“玄真仙姑谦逊了,一凡携家人受二妹云清之邀,前来赴约,打扰之处,还望多多包涵。也希望几位仙长不吝赐教。”一凡回礼道。
道姑,作为道教文化中的女性修行者,其装扮融合了宗教的庄严与自然的朴素,既体现了修行者的超脱世俗,又蕴含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只见苏玄真身着一袭淡雅的青灰色道袍,袍身宽松,随风轻扬,仿佛能容纳世间万物之宽广。道袍以细腻的棉麻布料制成,上面绣着简约的云雾山川图案,寓意着道法自然,与天地合一的哲学思想。袍袖宽大,举手投足间尽显飘逸之态,宛如山间轻拂的清风。
发髻高挽,用一根简朴的木簪固定,簪头或许雕刻着简单的太极图案,既体现了道教的文化符号,又不失清雅之风。几缕白发轻轻垂于额前,为她平添了几分柔和与温婉。
腰间系着一条素色的腰带,上面挂着几枚小巧的玉佩和香囊,玉佩上刻有道家符咒或吉祥图案,既是装饰,也是修行者心灵的寄托。香囊内似乎装着草药,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既能提神醒脑,也体现了道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脚踏一双云纹布鞋,鞋底厚实,适宜行走于山林间,每一步都似乎在与大地进行着亲密的对话。鞋面简单朴素,却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
她的面容平和,眼神清澈,仿佛能洞察人心,又充满慈悲。嘴角挂着一抹淡然的微笑,那是对世间万物的包容与理解。手中持有一把竹制的拂尘,轻轻挥动,既是对尘埃的拂去,也是对心灵的净化。
整体而言,这位道姑的装扮不仅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与广博,更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怀。
在一凡的记忆“百科全书”里,女道姑的道号包括:昙阳子、浩志仙、蒋道微、张灵隐、韩自明、能去尘、贺幽静、杨法行、王紫虚、元淳一、李玄真和马凌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