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第三教学楼三楼的小教室,李萍已经来了,电脑正放在旁边。见吕程进来,李萍从电脑包里拿出最后一张贴膜。吕程把座位上的书本纸张全部放进桌洞,叫李萍也这么做。李萍没有犹豫,也没问为什么,按吕程说的做了。吕程在桌子上洒了一些水,用一块红色眼镜布擦干。吕程叫李萍关窗户,李萍把窗户关了。吕程叫李萍安静,坐着不要动,李萍一动不动地坐在吕程身边。吕程叫李萍不要张嘴呼吸,解释说容易把细小的灰尘吹起来,李萍立即闭上嘴巴,不发出一丝呼吸的声音。
吕程一切准备就绪,打开电脑。李萍自己贴的膜上布满小气泡,注意到每个小气泡下面都有一粒不易察觉的小白点,吕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李萍定是用纸巾擦的屏幕,才会在上面留下那么多小粉尘。吕程用一块黄色眼镜布把电脑边缘擦拭一番,才轻轻揭开旧膜的一角,慢慢扯下来,轻轻放在一边,不让里面的小粉尘飞起来。吕程又拿出蓝色的眼镜布,沾上一点水,顺着屏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轻轻擦拭,最后再沿着右侧屏幕边框从上到下擦拭。屏幕上留下众多细小的小水珠。
李萍递过来一张纸巾。吕程赶紧挡住,不让纸巾靠近屏幕。对着屏幕左看右看,吕程还是不放心,又用蓝色的眼镜布重新擦拭一遍,顺便把屏幕边框和键盘也都擦了一遍。吕程用最后一块绿色的眼镜布,按照同样的顺序擦了两遍,才把屏幕擦干。墨绿色的电脑屏幕能够映出吕程和李萍脸上的痣。
吕程撕下贴膜底层保护膜的一角,对准电脑屏幕的左上角贴上去。贴膜像是受到什么作用力似的,一下子被吸了上去。吕程一点点撕下底层的保护膜,贴膜沿着一条清晰的分界线,被缓缓吸到电脑屏幕上,只在右上角留下一粒针眼般大小的白点。吕程取出一把小刀,用湿眼镜布擦拭两遍。李萍说已经很好了,不用管那个小白点,看不到的。吕程没有理她,轻轻挑开贴膜右上角,用绿色眼镜布擦去小白点,再轻轻放下贴膜,贴膜完整地铺在屏幕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一切完毕,吕程才深深呼出一口气。还没有结束,揭开右下角的小标签,看清楚只是薄薄的一层,再继续往下揭。揭掉最上面的一层保护膜,电脑屏幕又像刚才那样鲜亮,能够映出吕程和李萍脸上的痣。李萍给吕程鼓掌,灿烂的笑脸像天井花坛里即将开放的月季花。当晚,小教室里打字的声音都分外清脆。
那一段时间,吕程和李萍说话的主题几乎都是电脑。李萍遇到任何电脑问题都会来问吕程,吕程知道一些,不知道的,他就回宿舍问舍友,第二天再告诉李萍。吕程也会主动传授李萍一些使用电脑需要注意的细节。打雷天气最好别把电源插在插座上,瞬间的高压会把电脑里的元器件烧坏;键盘膜可用可不用,尤其是夏天,最好别用,影响电脑散热;电脑运行时,尽量别挪动电脑,需要挪动时也要轻拿轻放,高速转动的磁盘很容易受损,原理正是《理论力学》里学的科氏力;千万不可插一些来路不明的优盘,自己的优盘也要区分好,插过打印室电脑的优盘绝对不能直接插在自己电脑上,打印室里的电脑就是病毒的集散地……这些小细节都是吕程买电脑后陆续积攒的,有听同学说的,也有从网上看来的,不管是真是假,他都一股脑地告诉李萍。
吕程现在想来,那一段时间,是他与李萍关系最好的时候。每天早上,吕程都会看着李萍走上三楼。他知道李萍会从楼上看他,背诵英语的嗓门稍有放大。吕程知道李萍什么时候有课,什么时候会离开小教室,什么时候会走进小教室。只要李萍走进小教室,吕程就知道她来了。抬起头,她刚好走到讲台旁边。不是听到她的脚步声,她的脚步没有声音,尤其是在嘈杂的上下课时间;不是闻到她身上的气味,她身上也没有气味,尤其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只是一种感觉,像铁块对磁场的感知,像教室里红外控制开关对特定频率移动红外热源的感应。
吕程甚至能够猜到——猜到李萍例假的日期。那几天,她早上会晚到半个小时,晚上会提前回去。她不怎么爱说话了,跟他打招呼也是敷衍的成分居多。她坐在座位里,时常会把一只手捂在小腹上,长时间默默地一动不动。几天过后,她又会回到正常状态。
那一段时间,吕程的学习效率很高,《高等数学》上册不到两个月就看完了,下册也已经看过一小半。照这个速度复习下去,五月底六月初就能复习完高数,七月初复习完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这学期的复习计划便可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