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黄巾之乱,到董卓进京,再到诸侯讨董,还有之后的一次次的战争,这一切的一切,背后都有世家在推动,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置天下,百姓于不顾。
人性是贪婪没有止境的,豪强占有了太多的财富,百姓就没有了活路。想要让百姓有活路,就必须打压豪强。但豪强垄断了人才,也就垄断了朝堂,只会更加的压迫百姓,最终百姓无路可走,只能造反,然后,就是满目疮痍。
这些年天灾人祸,刘飞见到的悲惨的景象实在太多,令人不忍卒视,更让来自后世和平年代的刘飞难以想象。
刘飞想要要改变这个世界,或许这就是刘飞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吧。这天下当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应该被袁家兄弟那样的少数世家所玩弄。
想要普及教育,需要印刷术,只有印刷术,才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的书籍来推行教化。
此前刘飞就征集工匠研究印刷术的技术,这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刘飞以为很快就能攻克。只是工匠们实际制作了才知道,这其中还有许多的技术难点,根本不是雕个版涂上墨然后用纸糊上就能成功的。
活字印刷就先不考虑了,现在的技术根本做不到有合适的媒介将活字黏在印版上,还能方便的将其取下。倒是雕版更为现实,一个熟练的木工一天就能做好好几个,无非就是挑选合适的材质而已,倒是并不困难。
真正的难点在于墨水和字体。现有的墨水色彩偏淡,印刷出来字迹不清,唯有松烟墨可堪一用,不过也只是勉强可用而已。而且松烟墨制作工艺复杂,此前天下未乱时朝廷每月作为赏赐才会赐与尚书令、仆、丞、郎等官员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其价格可见一斑,想要用在印刷术上实在是太过昂贵。
另外,如今流行的隶书虽然便于竹刻,但笔画偏胖了一些,要是按惯常的大小雕刻,印出来的字会模糊不清。将字刻得大些,倒是容易分辨了,但一页刻不了多少字,原本一掌厚的书籍要变成一手之厚,用起来颇不方便,成本反而更高了。
字体的问题刘飞倒是可以想办法解决,后世的word中可是各种字体应有尽有,只是他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分辨。
不过刘飞倒是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当今的书法大家,司隶校尉钟繇,其书写文字在当世别具一格,倒是与后世的楷书十分相似,字体工整,又巧趣精细,用于雕版当无问题。
刘飞找到昔日钟繇与他往来的公文,令工匠仿照其字体刻在雕版上,却是十分合适,令刘飞大喜。
字体的问题解决了,这墨的问题想要解决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只怕材料和工艺都需要改进才行。刘飞只能让工匠们慢慢研究了,等他们成功了,才能谈普及教育的事情。
只是这种事情需要多少时间呢?万一做不出来怎么办?难不成就不普及教育了?
当然不行,刘飞要做最坏的打算,即使没有印刷术,也要普及教育,至少也要普及蒙学,将识字率提上来。只要识字的人多了,愿意继续读下去的自然也会多一些,也就有机会出更多的人才,来打破世家的垄断。
刘飞想到了《三字经》和《百家姓》,内容简单,易于解读,字数也不多,一个书局的妇女一日就能抄写数本。如此书局一年就能抄录数以万本,足够蒙学之用。
刘飞仔细考虑,愈发觉得可行,就要将记忆中的《三字经》与《百家姓》记录下来,交与书局去抄录。等到他平定了河北,差不多就有足够的教材可以推广蒙学了。只可惜他没有背下千字文,不然就更加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