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惠施拿了与秦国议和之书,乘轺车驶往河西之地,交将于卫鞅进行和谈。
惠施乃道家大师,即便不入魏为官,仍然是名士。此番与卫鞅和谈,惠施相信卫鞅不会再像欺骗魏昂一样欺骗他了。但是,虎狼之国秦国,并无多少山东六国所讲的信、仁、义,卫鞅做什么举动,都并不奇怪——但是惠施为了魏国之安危,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果然,卫鞅还是敬重惠施的,并且,卫鞅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拿回河西之地。魏秦两国相国就议和之事进行了争辩,最终谈妥的是:魏国将已经控制了80余年的河西之地交给秦国;秦国将俘虏的魏昂交还于魏国,同时,秦魏两国永结盟好,不再征伐!
至此为止,魏国西线已然安全无虞,只是代价太过沉重,魏国丧失了大片江山。
惠施也基本完成了魏罃交给的任务。公子昂,也在惠施的陪伴之下回到了大梁。
卫鞅满载而归回到栎阳,赢渠梁十分高兴,大赏卫鞅,封为列侯,以前所取楚地商於等十五邑,为鞅食邑,号封商君。后世皆称卫鞅为商鞅。
商鞅自恃有功于秦国,出入皆以诸侯礼,秦国百官无不厌恶。
加之秦法过于严苛,秦人动辄就被灭族,牵连者众,整个秦国因为商鞅的酷法实施而成为了一个阴森恐怖的邦国。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身体不佳的嬴渠梁于卫鞅封君后不久便殁了。接秦国大位者,乃太子嬴驷。是为历史上的秦惠文王。
封君后的商鞅并没有察觉到危险已经慢慢到来。出入皆以诸侯之礼,前拥后护,排场颇大。
因为商鞅已经是开府行政,于府中面对诸多文官更是常常言说自得之语,“我本卫国布衣,师从鬼谷子,后因秦国纳贤而入秦,为秦国变法,为秦国练军,助孝公屡败强魏,夺回我河西之地,现在秦国封君,此等功劳,往前数恐怕只有五羖大夫百里奚所能比也。并且,秦法已立,且已深入人心,如此之秦国,必成大业,东出函谷,称霸中原,指日可待。更可预测,不久之将来,秦将一统天下,称王称帝。那时,我卫鞅之法,将成为华夏之法!我卫鞅之制将成华夏之制!”面对如此自负的卫鞅,家臣们都连连称贺。
不过,家臣有一唤作赵良者,对于卫鞅此言谈举止颇不为屑,说到,“大良造之臣,皆苟且偷生之臣。大良造说出此语,诸位难道就不劝解一下大良造吗,所谓‘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尔等居商君门下,岂可进谄而陷主乎?”
商鞅用眼看着这位赵良,问到,“难道我之于秦国的功业自评,不准确吗?百里奚与我比,不过如此!”赵良说到,“昔日,五羖大夫百里奚辅佐秦穆公,三败强晋,并国二十,被王室册封为西戎伯主。百里奚有此大功,不受封地,暑不张盖,劳不坐乘。百里之族,到此拒受任何恩惠,百姓爱百里奚,如同爱自己父母。当年百里奚去世时,百姓悲哭,万人空巷,如丧考妣,其丧为国丧。而今君在秦国辅佐近二十年,法令虽行,但杀伐太狠,民见威而不见恩,知利而不知义。从秦公至秦国人,至秦奴隶,受商君之刑者何止万人?望商君自察诸上之失啊!”
商鞅现在哪里还听得到这样的谏言,而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的话他能听下去,那就是已经死了的秦孝公。于是,遂即便令人将这位名士赵良推出门外,以祸国乱民之罪进行枭首!秦国众臣皆震惊而退。
刚刚即位的嬴驷,对于卫鞅大权在握之景象,更是多有不满。在一国之君眼中,臣子要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所有的事都要以服务君主为要旨。同时,一国新君即位,要的就是权力,但这权力正好在卫鞅手中,自然是要拿来的。
当年太子傅也就是嬴驷的叔父公子嬴虔是何等的威武,同样因为太子之过错受到了耻辱的鼻刑,不人不鬼地生活了大半辈子。而公子虔是何等的英雄,他就是要等到嬴渠梁的死掉,才对卫鞅进行报复。
加之老太师甘龙、太子右傅公孙贾、太庙令杜执加之反对秦国变法的孟西白三氏老族人,皆在嬴渠梁死后向嬴驷告苦。同时,栎阳百姓亦向新君请愿,“卫鞅杀戮之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人不除,诚为秦国之大患。”
凡此种种,嬴驷必须要对这位所谓的功臣进行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