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饥民(1 / 2)崇祯圣朝首页

西安城高大雄伟,宛若一条巨龙横卧在关中这八百里秦川上,一直是关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城墙高耸入云,高约 12米,大约相当于现代三四层楼的高度,主要由夯土、青砖、石灰、糯米汁等材料建造而成。

夯土由具有黏性的纯净黄土,经精筛与少量的石灰、细沙和麦秸拌匀后夯打而成;青砖则是由粘土烧制,粘土中含有铁,大家应该学过铁在完全氧化时,会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这便是红砖,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则呈青色,那就制成了青砖。

而制作石灰,首先要挑选颜色纯正、质地坚硬、含杂质较少的石灰石,然后用锤子、凿子等工具逐块逐块地将石灰石敲碎,再将粗粒石灰放入石窑中燃烧,在燃烧过程中,石灰中的二氧化碳便会被释放出来,剩下的氧化钙就成了熟石灰,最后淬水,等石灰吸满水分,就成为了稠糊状的生石灰。

至于糯米汁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西安城可谓易守难攻,护城河宽约 20余米,深约 5米,想要攻城,必须先通过护城河,可敌军一旦来袭,守城士兵一拽铁索拉起榆木吊桥,敌军怕是只能望城兴叹了。

即便通过了护城河,城门两侧还设有瓮城,守军可以从城墙上和城门两侧对敌人进行攻击,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城墙上还有敌楼、马面,垛口、射孔和瞭望台等设施。

敌楼用于士兵居住和防御,马面则突出于城墙外可以从侧面攻击攻城之敌。

如此防御可以说是汤池铁城,可历史上从来没有攻不破的城池,攻不下来,我围着你总可以吧,围个一年半载,人总要吃饭,受不了就投降了。而且城池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后来就是守将王根子打开西安东门,李自成才攻下了西安。

这座本该意气风发的十三朝故都,现在却在暖金色的光芒中流下黯然的泪水。

西安城墙根底下,无数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百姓无力的靠在墙边,他们双目无神,嘴唇干裂,如同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被饥饿熄灭,他们不愿意等死,可好像...也只能等死。

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怀中饿得奄奄一息的孩子,很是着急。

“当家的,二牛快不行了,这可怎么办啊。”那孩子母亲的泪水在眼眶中不停打转,不时探着孩子的呼吸,声音沙哑而破碎。孩子的肚子很是干瘪,呼吸也越来越微弱。

母爱如山!腕豪有一句经典台词:“爱你老妈!”

妇人身边的男子头发凌乱地散在肩头,眼窝凹陷,面色如土,仿佛是被风干过的雕塑,他朝妇人轻轻摇头,示意自己也没办法。

他们是吴堡县人,家乡早了灾,饥民载道,什么能吃的都吃完了,他们听说西安这边有粥棚,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西安城下。

这里救济倒是有,官府设了粥棚,稀得跟水一样的一碗稀粥,都能被疯抢,他们来得晚,粥已经被抢完了,只能忍饥挨饿,等着下一次施粥了。

可大人还能挨一挨,可小孩不行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路从吴堡县过来,六岁小孩的身体已经到极限了,再不吃些东西,怕是就要变成一具冰凉的尸体,然后“物尽其用”。

这片空地上,满是是饥饿与绝望,不时还传来孱弱的孩子们那微弱的哭声,不知是因为害怕还是因为饥饿,所有人都死气沉沉,一言不发,像是在节省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