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九十一?何为大礼之议?大礼之议为何?(1 / 2)道御大明首页

勉励过诚惶诚恐的许经主后,杨道陵与邵老道坐上了回达观院的马车。

吃过简单的午餐,杨道陵一个人来到了想尔阁,在靠近东侧的案桌处落座,开始思索起了明年的事情。

毕竟现如今的江西和上清宫,该做的事都做了,该交往的人也都交往了,已经是一片大好局面,所剩下的也只有一些收尾的琐碎工作而已。

因此,是时候来详细考量嘉靖三年入京的事情了。

不过,虽然他每天晚上都回忆《大明世宗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实录》,却从来没想起邵老道究竟是在哪个特定时间赴京的。

反而是从前世对《明史》的泛读中,大致回忆起了嘉靖三年这个宽泛的时间段。

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个是我大明的早早废除了起居注制度,导致紫禁城内的秘事很难为史官所知。

遥想当年,我太祖高皇帝对起居注制度是两起两废,到最后不说起居注了,连翰林院相应的编制都没有了。

而后世有些我大明的孝子贤孙皇帝,比如孝宗皇帝(嘉靖的伯父),比如世宗皇帝(嘉靖),有时突发奇想要重新恢复起居注制度,却因为太祖爷废除得太干净,筹措起来相当麻烦,再加上没有强力推动,于是便都不了了之了。

一直到后来张居正秉政,有人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这才在万历朝恢复了完整的起居注制度,而万历起居注也成为了明代唯一一个较为健全的官方大内史料。

因此,前代的实录俢篆编纂的时候可以参考起居注,而大明的实录俢篆编纂的时候,却只能参考六科、通政司存留的奏章副本,实在是极其干瘪匮乏。

那么,大内之事不能见载于世宗实录,也就非常寻常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召见邵老道入京一事,其实是秘密进行的。

国朝历朝的实录往往都是由翰林官俢篆,比如实录总裁官副总裁官是内阁辅臣,而普通的史官则由七品到五品的翰林词臣充任。

由于内阁大臣常常能在文华殿一类的地方被圣上召见,而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也能在经筵给圣上讲经之时得以面圣,故而对于大内之事,这些后来充任史官的翰林词臣们也不是一无所知。

不说皇帝的亲口透露,也不说司礼监太监与阁臣对柄机要时的闲言,更不说一些恩荫的中书科舍人、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内阁制敕房中书舍人的小报告,只说这些翰林词臣自己在紫禁城行走之时的双目所见,就足以获知一些宫闱之事。

然而,翰林词臣的活动场所与行动路线毕竟是比较固定的,紫禁城其他地方的事情很难尽入耳中,更不要说一些高规格的秘事了。

于是,被秘密在偏殿召对的邵老道,在世宗实录整个嘉靖三年的记载中,竟然没有出现过一次。

还是从后世整理的《明史》中相应的传记里头,才能够得知邵老道在嘉靖三年被征召入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