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又将有何事?”王荩喃喃自语道。
“大司徒孙大人、大司马彭大人,不久后怕是也要乞骸骨了。”杨道陵铁口直断道。
王荩又是愣住了,这些中央大员比他这个江西巡抚还要高上两级以上,难道就要一股脑地走人了?
“二人亦为杨公门生。”杨道陵又补了一句。
所谓门生,被举荐后不是也是了。
“杨公危矣。”王老头叹了一口气说道。
如果这些真的都发生了,那么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被尊称为三朝老臣、定策国老、救时宰相的杨介夫,被加封为少师兼太子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的杨阁老,被天下文人敬仰的杨廷和,怕是要被他亲手选出来的皇帝给送走了。
“天子性刚强,不能忍也。”杨道陵又点了王老头一句。
王老头刚惊讶于杨道陵敢于评价天子,随后立马醒悟过来,明白了杨道陵绕这么大一个圈子是为了什么。
天子连杨廷和都不能容忍,那么他磨磨蹭蹭不给圣旨一个正面回应,若是被益王上奏给圣上……
也许只是斥责两句,并且严厉督促他继续差办,但是此事若是埋在心中,一切就都不好说了,也许将来某天就能想起来坏了大事。
“支上粮食又何妨?益王不是性非暴虐,平日只靠俸禄赏赐过活,不似他人模样。”杨道陵最后说道。
他人,其实就是其他王爷了,不过是暗戳戳地讽刺。
“如此,便支给王爷吧,正好各府里都有积累百万石的粮米,数量上是足足的。”王荩下定了决心。
“奏疏上大约请支的是去年的米粮,便把今年的也一并支去吧,往年的就不再管了。”杨道陵和王老头敲定着细节。
王老头点点头,也同意了,毕竟都要支了,也没想着短那半年六个月的。
“何府最佳?”王老头不知不觉中,已经习惯了和杨道陵商量各种大事小事。
“袁州最佳,建昌次之。”杨道陵笑着说道。
“何也?”王老头虚心求问道。
“袁州畏惧大人,建昌则要与士绅共治。”杨道陵粗略地点拨道。
“妙!”王荩眼神发亮地称赞道。
说此策妙,妙就妙在威慑二字。
袁州知府先前因为剿贼不力的原因,在兵部参劾之下,被圣上命令待罪立功。
可万万没想到,不仅贼没剿灭,他们还扯旗造反了。
要是这样还有的说,可更没想到的是,这伙流贼变叛贼的傻老帽,没几天就被建昌知府赵春给剿灭了。
对比之下,更加凸现袁州知府的无能与懈怠了,于是他便被江西巡按御史给弹劾了。
若是再被巡抚王老头参劾一下,他这官也别当了,干脆回家种红薯吧。
而选择建昌的道理也差不多,所谓“士绅共治”,其实是指王老头能够依托刘府这些地头蛇,来更加直接的影响新任的建昌知府。
故而综合考量之下,袁州府和建昌比起其他府来,显然是有更多手段去拿捏施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