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
呼吸道受阻
- 异物堵塞:比如食物、小玩具等不小心进入气管,像小孩子在玩耍时可能会将小珠子吸入气管,导致呼吸道堵塞。
- 分泌物过多:像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时,大量的痰液会阻塞气道,影响气体交换。
- 过敏反应:过敏引起的喉头水肿能使喉部通道变窄,阻碍呼吸,例如某些人对特定食物、药物过敏时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肺部疾病
- 肺部创伤:如车祸等意外导致的肺部损伤,会影响肺部正常的气体交换功能。
- 严重的肺炎:肺部被炎症侵袭,肺泡功能受损,氧气难以正常进入血液。
外部环境因素
- 缺氧环境:在封闭狭小的空间(如地窖),氧气被消耗后没有及时补充,会导致人缺氧窒息。
- 有毒气体: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它们会和氧气争夺血红蛋白,使人体无法正常摄取和运输氧气。
窒息的症状表现主要在呼吸、皮肤和黏膜颜色、神经系统等方面。
在呼吸方面,会出现呼吸急促、困难,有很明显的吸气费力,可能伴有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肋间隙的凹陷,之后呼吸会变得浅快、微弱,甚至可能呼吸停止。
皮肤和黏膜颜色会发生改变,因缺氧先是出现口唇、指甲发绀(呈青紫色),如果缺氧情况持续加重,皮肤颜色会逐渐变得苍白。
神经系统也会受影响,患者可能会有头晕、耳鸣,进而出现意识障碍,比如烦躁不安、谵妄、嗜睡,严重时会昏迷、抽搐,甚至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同时,还会伴有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症状。
以下人群更容易发生窒息:
婴幼儿和儿童
- 他们的吞咽和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例如,婴儿可能会因为吞咽反射不健全,在进食过程中容易被奶水呛到;幼儿可能在玩耍时把小玩具、硬币等放入口中,不小心吸入气道而窒息。
- 他们对危险的认知不足,可能在没有大人监督的情况下接触到易导致窒息的物品或环境。
老年人
- 老年人的吞咽功能可能会因为衰老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而衰退,在进食时容易发生噎食导致窒息。
- 部分老年人牙齿不好,食物咀嚼不充分,大块食物容易堵塞呼吸道。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
- 像脑卒中等疾病会影响吞咽、咳嗽等反射功能。例如,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地将进入气道的异物通过咳嗽反射排出,从而增加窒息风险。
醉酒或吸毒的人
- 这些人意识不清,身体的保护性反射减弱。例如,醉酒者可能在呕吐时,由于咽喉部肌肉松弛,无法有效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而导致窒息。
婴幼儿窒息紧急救治方法
一、引言
婴幼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发生窒息危险。窒息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婴幼儿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因此,了解和掌握婴幼儿窒息的紧急救治方法对于家长、看护人员以及相关医护人员至关重要。
二、窒息的常见原因
1. 异物吸入
- 这是婴幼儿窒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婴幼儿在玩耍或进食时,可能会将小物件如玩具零件、花生米、瓜子、珠子等放入口中,一旦不慎吸入气道,就会阻塞气流。例如,幼儿在模仿大人吃零食时,可能将未嚼碎的坚果吸入气管。
2. 乳汁或食物反流
- 婴幼儿的食管下括约肌发育尚未完善,尤其是在喂奶后体位变动过大或喂奶过多、过快时,乳汁或食物容易反流至咽喉部,进而进入气管引起窒息。比如,婴儿在喂奶后被立即大幅度抱起或摇晃,就可能引发反流窒息。
3. 呼吸道感染
- 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婴幼儿咳嗽反射较弱,不能有效咳出痰液,痰液积聚在气道内可造成阻塞。像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可使婴幼儿气道狭窄,增加窒息风险。
4. 先天性气道畸形
- 少数婴幼儿存在先天性的气道狭窄、气管食管瘘等畸形,这些结构异常会影响正常的呼吸气流,容易在某些诱因下(如哭闹后气道痉挛)引发窒息。例如,患有先天性气管软化的婴儿,在用力呼吸或哭闹时,气管可能塌陷导致窒息。
三、窒息的表现症状
1. 轻度窒息
- 婴幼儿可能会出现突然的呛咳,呼吸急促,面色可能开始发红。他们会表现出烦躁不安,试图通过咳嗽来排出异物或缓解气道阻塞。例如,当有少量乳汁反流至气管时,婴儿会有连续的轻咳,呼吸频率略有增加,肢体活动增多,可能会哭闹不止。
2. 中度窒息
- 此时咳嗽可能变得无力,呼吸变得困难,有明显的吸气性凹陷,即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向内凹陷。面色逐渐转为青紫,尤其是口唇、指甲等部位更为明显。婴幼儿的意识可能开始变得模糊,反应变差,哭声减弱或变为微弱的呻吟。比如,当异物部分阻塞气道一段时间后,婴儿的呼吸费力,吸气时上述凹陷明显,皮肤颜色由红转青,对周围的刺激反应迟钝。
3. 重度窒息
- 呼吸几乎停止或仅有微弱的喘息样呼吸,面色苍白或青紫发绀极为严重。全身肌肉松弛,意识丧失,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心率明显减慢,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很快会导致死亡。例如,若异物完全阻塞气道且持续数分钟未得到处理,婴儿就会进入这种极度危险的状态。
四、紧急救治方法
1. 背部拍击法(适用于清醒的婴幼儿)
- 操作步骤:
- 将婴幼儿脸朝下,使其身体趴在救护者的前臂上,用手支撑住婴幼儿的头部和颈部,使其头部略低于胸部,救护者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幼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连续快速地拍击 5 次。拍击时要力度适中,有一定的节奏感,目的是利用拍击产生的震动促使异物排出。例如,当发现婴儿因吸入小玩具零件而出现轻度窒息症状时,可迅速采用这种方法。如果拍击 5 次后异物未排出,应立即进行下一步操作。
2. 胸部冲击法(适用于 1 岁以下婴儿)
- 操作步骤:
- 在进行背部拍击 5 次后异物仍未排出,将婴儿翻正,使其仰卧在救护者的手臂上,用手支撑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使其头略低于胸部。救护者用两手指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快速向下冲击压迫 5 次,冲击的速度要快,力度约为每秒 1 次,深度约为 4 厘米左右。这种胸部冲击能够产生一股向上的气流,有助于将异物冲出气道。比如,若婴儿在拍击背部后仍有明显的窒息表现,如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加重等,就要及时转换为胸部冲击法。如果经过胸部冲击 5 次后异物还是没有排出,应重复背部拍击和胸部冲击的步骤,交替进行,直到异物排出或急救人员到达。
3.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 1 岁以上儿童)
- 操作步骤:
- 救护者站在儿童身后,用双臂环绕儿童腰部,一手握拳,握拳手的拇指侧顶住儿童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然后快速向内、向上冲击儿童的腹部,反复进行,直到异物排出或儿童恢复呼吸。冲击时要注意力度,避免对儿童腹部脏器造成损伤。例如,当较大的幼儿因吞食大块食物而窒息时,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每次冲击应是突然而有力的,频率约为每秒 1 次。
4.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适用于窒息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
- 操作步骤:
- 如果经过上述急救方法后,婴幼儿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首先将婴幼儿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救护者跪在婴幼儿一侧。进行人工呼吸时,用一只手将婴幼儿的下颌向上抬起,另一只手捏住其鼻子,然后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时间约 1 秒,观察到婴幼儿胸廓有明显起伏即可,吹气频率为每分钟 12 - 20 次。接着进行胸外按压,用两手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手掌根部按压,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 1/3(约 4 - 5 厘米),频率为每分钟 100 - 120 次。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 30:2,即每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婴幼儿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例如,在异物完全阻塞气道且长时间未处理导致婴幼儿心跳呼吸骤停时,要争分夺秒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五、预防措施
1. 环境安全管理
- 要确保婴幼儿生活环境的安全,将小物件如硬币、珠子、纽扣、玩具小零件等放置在婴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定期检查家中的家具、电器等是否有零部件松动可能被婴幼儿误食。例如,家中的抽屉应安装儿童安全锁,防止婴幼儿翻找里面的小物品。
2. 饮食安全注意事项
- 对于婴幼儿的食物,要根据其年龄和咀嚼、吞咽能力提供合适的食物。避免给 3 岁以下婴幼儿喂食整粒的坚果、果冻、大块的肉类等容易引起窒息的食物。在喂奶时,要选择合适的奶嘴,控制喂奶速度,喂奶后避免过度晃动或立即让婴幼儿平卧。例如,给婴儿喂食果泥时要确保细腻无颗粒,喂奶时可将奶瓶倾斜一定角度,使奶嘴充满乳汁,防止婴儿吸入过多空气。
3. 专人看护
- 在婴幼儿活动时,尤其是在其玩耍、进食过程中,要有专人看护。看护人员不能分心,如不能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等。例如,当幼儿在玩玩具时,看护者应密切关注其行为,一旦发现有将玩具放入口中的迹象要及时制止。
4. 急救知识培训
- 家长、看护人员以及幼儿园教师等与婴幼儿密切接触的人员,都应该接受正规的婴幼儿窒息急救知识培训,了解急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定期进行复习和演练,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行动。例如,可以参加社区组织的婴幼儿急救知识讲座和实操培训课程,或者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结论
婴幼儿窒息是一种严重的紧急情况,了解其常见原因、表现症状以及掌握正确的紧急救治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于保障婴幼儿的生命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家长还是相关的看护人员,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预防工作,并且在窒息危险发生时能够冷静、果断地进行急救处理,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婴幼儿窒息急救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和能力,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成人和老年人窒息紧急救治方法
一、引言
窒息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在成人和老年人中均可发生。成人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可能遭遇异物卡喉、呼吸道梗阻等情况;老年人则因身体机能衰退,吞咽和呼吸功能减弱,更容易出现窒息风险。及时且正确地实施紧急救治对于挽救生命、减少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
二、窒息的常见原因
1. 异物卡喉
- 在成人中,常见于进食时匆忙、谈笑或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食物(如大块肉类、未去核的水果等)、假牙等异物进入气道。例如在聚餐时,边聊天边快速吞咽食物,容易使食物误入气管。老年人由于牙齿缺失、咀嚼功能差,在进食过程中更易发生食物未充分咀嚼就吞咽而卡住喉咙的情况。此外,一些特殊职业者,如手工艺人在工作时可能将小零件含在口中,不慎吸入也会造成窒息。
2. 呼吸道疾病
- 成人的严重哮喘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会厌炎等疾病可引起呼吸道狭窄和阻塞。例如,哮喘患者在接触过敏原或受到强烈刺激后,气道平滑肌痉挛,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道通气不畅,严重时可引发窒息。老年人因呼吸道黏膜和肌肉弹性下降,患上呼吸道感染时,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容易在气道内积聚造成梗阻。
3. 外部压迫
- 成人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颈部被绳索勒住、胸部被重物挤压等会导致窒息。老年人由于身体较为虚弱,在睡眠中如果姿势不当,如趴着睡且颈部过度弯曲,或者被过厚的被褥压迫胸部,也可能影响呼吸而引发窒息。
4. 药物不良反应
- 部分成人在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导致喉头水肿,进而阻塞气道。例如,某些抗生素、造影剂等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老年人因常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概率增加,其中就包括影响呼吸功能的情况,如某些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等。
三、窒息的表现症状
1. 轻度窒息
- 成人会突然出现剧烈咳嗽,试图排出异物,呼吸变得急促,可伴有喘息声,面部因咳嗽用力而涨红,可能会有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意识清楚,能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并可能用手指向喉咙表示异物卡住。例如,当成人在进食时不慎吸入少量食物残渣,会立即开始咳嗽,呼吸频率明显加快,眼睛瞪大,表情紧张,可能会自行尝试通过咳嗽将异物咳出。老年人在轻度窒息时,咳嗽反射可能相对较弱,但也会有呼吸增快、面部微红等表现,可能会用手抓挠颈部或胸部,同时伴有不安的情绪。
2. 中度窒息
- 咳嗽逐渐无力,呼吸愈发困难,出现吸气性喘鸣音,即吸气时发出尖锐的声音,面色开始转为青紫,尤其是口唇、指甲等末梢部位明显发绀。成人会感到头晕、乏力,说话声音变得微弱、含糊不清甚至无法发声,身体开始摇晃,站立不稳,逐渐失去行动能力。例如,若异物阻塞气道一部分且持续一段时间后,成人呼吸费力,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肋间隙会出现凹陷,皮肤颜色由红转青紫色,眼神呆滞,对周围的呼喊反应迟钝。老年人在中度窒息时,由于身体耐受性较差,可能更快地出现意识模糊、精神萎靡等状态,呼吸浅快且不规律,紫绀现象更为明显。
3. 重度窒息
- 呼吸极为微弱甚至停止,仅有濒死样喘息或完全没有呼吸动作。面色苍白或青紫发绀严重且持续加重,全身肌肉松弛,大小便失禁,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如掐人中、呼喊名字等)均无反应,心跳也会逐渐减慢直至停止。例如,当异物完全阻塞气道且长时间未得到处理时,成人和老年人都会迅速陷入这种极度危险的状态,生命垂危。
四、紧急救治方法
1.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清醒且能站立或坐立的成人和老年人)
- 操作步骤:
- 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用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握拳手的拇指侧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然后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的腹部,冲击的速度要快,力度适中,约每秒 1 次,每次冲击应是突然而有力的。例如,当发现有人因吞食大块食物而窒息时,应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重复该动作,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对于体型较大的成人,施救者可能需要更大的力量来进行冲击,但也要注意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患者腹部损伤。对于老年人,冲击力度要相对缓和一些,同时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身体反应,防止因冲击导致骨折等意外情况。
2. 卧位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昏迷或无法站立、坐立的患者)
- 操作步骤:
- 将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用两手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手掌根部快速向上冲击患者腹部,同样按照上述的频率和力度进行操作。如果患者是肥胖者或孕妇,施救时应将双手放在患者胸部中央进行冲击,而不是腹部,以避免对腹部脏器造成损伤。例如,当老年人因窒息昏迷倒地后,施救者要迅速调整其体位为仰卧位,然后进行卧位海姆立克急救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老年人的颈椎等部位,避免因搬动造成二次伤害。
3. 胸部按压法(适用于失去意识且异物未排出)
- 操作步骤:
- 当患者因窒息失去意识且经过海姆立克急救法异物仍未排出时,应立即进行胸部按压。将患者仰卧在硬质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对于成人,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手掌根部按压,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 1/3(约 5 - 6 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 100 - 120 次。对于老年人,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 1/3(约 4 - 5 厘米),按压频率同样为每分钟 100 - 120 次。按压过程中要保持手臂伸直,依靠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例如,在异物阻塞气道导致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持续进行胸部按压,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在对老年人进行胸部按压时,要注意其胸廓的弹性较差,避免过度按压导致肋骨骨折等并发症。
4. 人工呼吸(适用于呼吸停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