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林正庸还少说了一点,楚王殿下和太子殿下各自掌控着一部分势力。五城兵马司的霍羽霍大人不但是中书令蔡东藩的得意门生,还是太子殿下一党。而楚王殿下在神机营的羽翼已折(舅舅陈捷自杀了)。林正庸的话里话外,不外乎是想让蔡东藩表明立场,是支撑太子殿下上位,还是加入楚王一党。因为楚王与太子殿下相争已久,作为大宁朝在任上干了快十年的中书令,蔡东藩表明的态度,甚至可以轻易改变朝局。
众大臣面面相觑,皆看着中书令蔡东藩。御史中丞林正庸的发言太大胆了,大胆到一个不慎,就会赔上身家性命。陛下生死未明,私议拥立太子殿下登基,无异于谋逆。
蔡东藩摇摇头,不赞成林正庸的话。“林大人对陛下的一腔忠心,苍天可鉴,只怕落入宵小之辈的耳中,会为林大人带来抄家灭族之祸。”
林正庸大义凛然道:“为臣尽忠,为子尽孝,不求留名于青史,但求无愧于天地。”
蔡东藩不禁动容,但还是不赞成林正庸的做法。蔡东藩能在中书令的大位上十年不倒,就在于他做事稳重,心思缜密。
吏部尚书梁温道:“林大人,拥立太子殿下登基之事事关重大,关乎到诸位同僚的身家性命,咱们还是待打听到宫中传出的确切消息再说。”
蔡东藩赞许地看了一眼梁温。“梁大人所言极是,老夫看诸位同僚都累了,先各自回府休息吧!等有了宫中传来的确切消息,咱们再行商议。”
中书令蔡东藩下了逐客令,一众官员纷纷告辞离去。蔡东藩颓然地坐回太师椅上。对于拥立太子殿下登基之事,其实他比谁都着急,如果陛下一旦驾崩,没有及时拥立储君继位,只怕楚王一党会趁机起势,京都长安城要大乱了。
京畿营的二十万将士,就是一把悬在朝廷头上的利剑啊!掌控京畿地区三大营的安国侯李孝则,其人的城府深不可测。蔡东城曾经试探过几次,皆吃不透他的深浅。安国侯李孝则是先帝留给当今陛下的柱石之臣。为人不但深藏不露,还在军中根系深植。蔡东藩最怕的就是一旦陛下驾崩,安国侯李孝则拥立楚王殿下生出不臣之心,到时候谁能够制约?以五城兵马司的区区两万人马?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蔡东藩越想越心烦意乱,就在这时,儿子蔡知彰进来。“爹爹,还在为骊山菊花节上的惊变伤神吗?”
蔡东藩“嗯”了一声,看着匆匆进来的儿子,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
“彰儿,你向来心思缜密,说说看,接下来朝廷将会面对何种危局?”
蔡知彰沉吟片刻道:“爹爹,请恕孩儿大胆,如今楚王殿下欲与太子殿下争夺皇位。朝中各方势力蠢蠢而动。只怕朝中最大的危局将是陛下驾崩之时。”
“吾儿所言,为父如何不知,只是,陛下的身体情况一日不明,为父就不敢轻举妄动。为父虽为宁国的百官之首,可并非手握绝对权柄,可以掌控京都长安城里的一切。安国侯李孝则掌控着京畿三大营的二十万大军,靖安司贺朝安手下的密探无孔不入。为父现在的处境是如履薄冰啊!”
蔡知彰道:“爹爹切莫顾忌太多,当早想出应对之策,迟则恐生变,京都必然大乱也。”
蔡东藩欣慰地点点头。“吾儿长大了,考虑事情都周全了。彰儿,为父问你,如果陛下不测,诸位皇子之中,谁可登基?”
蔡知彰略微思索了一下道:“楚王面相长颈鸟喙,”这种面相虽称得上是贵不可言之相,但楚王为人心机太重,暗藏杀戮之心。且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一朝得志,恐滥杀无辜。太子殿下贵为储君,为人却心浮气躁,即位之后,恐很难成为一代明君。此二位皇子皆非理想的皇帝人选。然陛下的其他皇子,除了在凤凰阁起火中烧死了三位皇子外,还有七皇子小宁王和九皇子小明王。小宁王为人风流,常常流连平康坊秦楼楚馆。这种好色之徒,若为皇帝,必然是昏君也。九皇子小明王,少年早慧,却只爱文章。这等附庸风雅之徒,如何治国安邦。彰儿只是担心楚王殿下和太子殿下身后隐藏的势力,一定会反扑,一个不慎,整个京都长安城就会大乱。爹爹理当在拥立谁为皇帝之前慎之又慎,当三思而后行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