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两大才子相视一笑,知道徐诗源这次必过,一人请走一联上二楼书舍。
街道上安安静静的,众学子暗暗揣摩细品,说不上大气磅礴,令人精神震烁。可对子做的极为工整,浅显易懂,就算目不识丁的人听了也明白什么意思。
谢子文、张瑾蓦然想明白,心说:“徐诗源的悟性,我不能及。”
安静之中,徐仪又一次心思外浮,俯看书楼下方,听百姓们品谈他这副对子,越发能感觉最质朴的学问在世间,而不是书里。
但经诗典籍还是要多读多看,不看不读,就无法从世间求到学问。
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所书楼要建在市井之中,青楼对畔。
这时,赵学名、苏庆走出来抱拳祝贺。
“恭喜诗源兄,老师说你第三联张贴在书楼外绝佳,请你入楼论学。”
“老师过奖。”徐仪还礼,在众书生夹道中走入书楼。
看见一楼重新归置了一翻,中间设一个蒲团书案,案上美酒一壶,青灯一盏,檀香清茶,文房四宝齐备,像是给他准备。
朝上方仰望,二楼玄关处也设书案蒲团,左右挂着一个大灯笼,各写‘论’‘学’二字。
徐仪观望时,书舍打开,柳夫子、朱大人前后出来,其他夫子皆是白色夫子袍,青灰色的纶巾,两边分散站立。
···········
“徐诗源见过老师、朱大人,诸位先生。”徐仪抱手。
“诗源第三联写得好。”柳夫子还礼夸赞,“你入座吧。今夜论学,你我不分老少,只谈学问。”
他先坐下,朱浑走到一侧满怀期待。
百位书生列立大厅两侧,默声敬候,目光烁烁。
门外围观的百姓一拥而上,组成人墙把书楼大门给封住。
徐仪前后左右的看看,放下一身压力坐下:“请问老师今天要与诗源论什么?”
“你心中有什么,就论什么。”柳夫子品一口茶,笑道:“我今天要把你心中学田开垦一遍,再帮你种下。你以为如何?”
“那老师不就成了耕牛?”徐仪笑说。
他这话听起来像是骂人,拿人比畜牲,但听到柳夫子耳中却十分的悦耳。
......
他前半生求学,中期入朝,七十岁下野回来,就是为了给儒道耕耘人才,为学子播种儒术种子。
而今徐诗源用耕牛比喻他,他怎能不高兴,手指下方对众人讲道:“徐诗源知我!”
“诗源,你既然知我,那我这老牛问你:鬼神应该怎么对待?你对世间怪力乱神,儒术、仙道、神道又如何看?”
柳夫子这第一论,就让许多学子、书生发懵。都心头自问,不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赵学名、苏庆最清楚,老师是在验徐仪心中的文道,也是在助他定文道,这比科举考试更难!
谢子文、张瑾额头发汗,面前犹如突然落了一座山,漫山鬼怪、妖仙、神明,自己身为凡人看一眼就心颤,更别说翻山而过。
徐仪喝了三杯酒,沉吟少许,回答:
“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为了我们这些弟子能专心向学。但,怪力乱神就在身边,一味地假装不知,犹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自欺自误。怪力乱神,大可坦然面对。”
“对鬼神,敬而远之即可。天下神明,在于人心,敬神如神在。”
“仙道贵生,是人心向道,人仙之间其实只隔着一个‘山’字,归根到底,一介山人而已。”
“神道则来自‘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是上天应世人之心产生。神明参与治世有助于世道人心,圣贤诸子对此并不反对。并且神道可以补儒道之缺。”
“而儒术则为人之脊梁,两者皆可抛,脊梁不能断。”
“脊梁一断,人道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