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忆往岁沉思屈辱事 归家乡仰慕风流人(2 / 2)从孤儿到富翁首页

明朝末年,祁县人戴运昌为官清正,美名远播。李自成当了大顺皇帝以后,非常敬重戴运昌的为人,就要授他高官厚禄;但戴运昌为了保全名节,拒辞不受。他对李自成说:“闯王英武圣明,我非常敬重;能给我这个面子,我更是感激。只是好马不备二鞍,忠臣不事二主,我身为大明旧臣,实在不便出任大顺高官。如果闯王真给我面子,就放我回祁县老家隐居赋闲吧!”

原来早在戴运昌在河南当知县的时候,就清正廉明,颇有政声;当时,李自成的义军转战河南一带,从老百姓口中听到了戴运昌的政声,就对他怀有敬意。李自成入主北京后,戴运昌已成了朝廷重臣;当时许多官僚下狱受刑,而戴运昌因受李自成保护,并没有受牢狱之灾。李自成也是一位明君,对贤臣格外看重,也格外开恩,听了戴运昌的话,不仅不再为难他,而且还赠送他些银两,并派两个军士,把他一家人护送回祁县老家。

不到一年,李自成兵败撤出北京,经山西一路南撤;来到祁县地界时,他想起戴运昌来。此时,李自成的大顺军兵败如山倒,他本人也有些心灰意冷,而携带大批银两也确实不便撤退;于是,他打听到戴运昌在祁县麓台山隐居的下落,便找到戴运昌商量:请他替李自成收藏这些银子。戴运昌一生清廉,把银子看作是身外之物,现在年龄大了,更是清心寡欲,所以他并不想替李自成收藏这笔银子。但李自成一片至诚:“这些银子如果不藏起来,我们实在撤退不便,一旦被清军追上来,岂不是人财两亡?如果你能替我藏好这笔银子,我就能快些南撤,甩开清兵;而且,来日我若重整旗鼓,这些银子又可作粮饷军饷;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看在咱二人的情义上,看在咱二人对清兵鞑子的共同仇恨上,你岂能袖手旁观?”

戴运昌是明朝的老臣,也是李自成的朋友,还是道德君子,风雅名士,无论大义小义,他都责无旁贷,都应该当仁不让;所以他答应了李自成,在的祁县麓台山的沟沟坳坳里挖了许许多多的银窖,把李自成的银子藏起来了。

临别时,戴运昌对李自成说道:“有我的身家性命在,就有你的银子在,我等你日后重整旗鼓!”

李自成说道:“我能来,我来,取上银子杀鞑子;我不能来,希望你拿上这些银子去杀鞑子!”此时的李自成充满了对清兵的仇恨。

最后,戴、李二人约定了暗语:“九沟十八坳,坳坳藏银窖……”

李自成退走南方后死于非命,义军也再难重整旗鼓,也没有再来人取银子杀鞑子了。倒是各地一些明朝旧臣和仁人志士形成了一股股反清复明的势力,兴起了此起彼伏的反清复明运动。戴运昌和儿子戴廷栻也以民族大义为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运动,窖藏的那些银子便成了他们进行活动的经济基础。

戴氏父子与各地反清势力秘密联络,进行各种活动,团结了包括顾炎武、傅山在内的一大批仁人志士。当时,戴氏在祁县城内修起了一座巍峨壮丽的阁楼,取名丹枫阁,丹枫为红色,寓意朱明;于是,这座丹枫阁就成了他们反清复明的象征,也成了他们聚会谋事的场所。由于戴氏父子的积极运筹和充足的银子,丹枫阁成了整个北方地区最大的反清复明运动中心。

丹枫阁凝聚了一大批社会的名流精英,似乎也给祁县带来了风水宝气。当时一位云游的风水先生在祁县城内走了一圈儿,察看了祁县城的街道建筑和丹枫阁之后,不住地赞叹:“这祁县城真是块风水宝地啊!将来这里要出三斗米的官!”

假如,祁县丹枫阁作为北方地区反清复明运动的中心,果真能领导天下实现反清复明的事业,那祁县也许果真能出三斗米的官。可惜,后来清廷发现了这个中心,破坏了这个中心,把丹枫阁也一把火烧了,把风水变了。

清朝以来,祁县人很难出一个大官,倒是一个接一个地出了不少大商人:祁县城内人张杰和祁城人史大学创设了大盛魁,成了巨商;祁县南社村人段泰创设了元盛德,也成了巨商……莫非,因丹枫阁被烧,祁县城的风水变了以后,那三斗米的官儿,变成了三斗米的富商?!……

乔贵发又想到了大盛魁里的武掌柜,和许多当掌柜的祁县老乡,还有元盛德里的祁县人掌柜……一个归化城,一个个大字号的掌柜几乎被祁县人霸了!他们挣得钱,又何止一个知县知府?

他也想到了其他出名的祁县财主和掌柜……

他耳闻目睹祁县人做各种买卖的,当大小掌柜的,当大小财东的,比比皆是,一个比一个能挣钱!——果真是祁县的风水好吗?

他看了看天,看了看地,看了看树,看了看水:天空蓝蓝,土地黄黄,柳色新新,河水清清;天蓝得像玉,地黄得如金,柳色新得生机盎然,河水清得澄澈通灵!

他又想起了祁县历史上其他一些风流人物:温彦博,唐太宗时的中书令,这可谓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的最大的官;王维,盛唐大诗人,他的诗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可谓中国历史上诗歌最兴盛时期的最优秀的诗人……

千百年来,祁县人做大官的,成大名的,做大买卖的,可谓一个接一个,一代接一代,真是江山代代才人出!

——或许,祁县这片地方的风水果真就是好?

——或许,祁县作为祁奚大夫的封邑,受祁奚大夫的教化,祁邑乡民的心地开化得早,福果也就结得蕃?

——或许,祁县人受祁奚、王允、温彦博、王维、戴氏父子等代代名流的高风熏陶,祁邑乡民也就更易成器?

……

或者是,上述种种,兼而有之。

正是:

乡风厚,则天佐地佑;民心仁,必人昌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