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赵仓来说,自己目前的困难虽然大,但还可以坚持,难的是对于未来的期望。
赵仓的家里并不富裕,从他有记忆起,自己的爹娘就少在身边,自己和大姐就是托着领家的老妇人照顾。
再大一点,赵仓才知道他们常年是在青石镇外的青石山中挖矿,母亲是跟着父亲一起去的,主要是负责后营的日常勤务。
对于大虞来说,任何一处矿脉,都是归属朝廷所有,不许民间私自开发。
并且,要去开发一处矿脉的投入和动静都是十分大的,没有哪家敢瞒着官府去私底下挖采。
更多的还是发现了矿脉,赶着上报官府,还能在公家那里攒点脸面,多几分照顾。
而青石镇就是依赖于一种色泽如青的坚硬矿石而得名的,之前还是唤作青枫镇。
自从有人在青石镇外的山峰发现了这种矿石,并上报给阳城官府后,大批的军队便接管了青石镇。
在短短数年间,矿脉开发就将这个原本还比较清贫的小镇子,变成了繁华程度不逊于阳城内任何坊市的热闹镇市。
但这一切变化与赵仓一家无关,不过也得益于青石山矿脉的开采,特别是其中几乎丰富如海的矿脉,产生了当地特有的矿夫行业。
如果将来赵仓回到青石镇,不做启蒙教师,也可以继续跟着自己的父亲做矿夫,至少未来十几年内不担心没落。
而做矿夫的收入,也确实要比启蒙教师要高不少,但要比教师劳累,不怎么受人高看一眼。
但赵仓并不想如此,不管是做启蒙教师,还是矿夫。
他并不是和青石镇常人一样,对矿夫有什么歧视。
恰恰相反,他的父亲用矿夫这个职业,以一肩之力,和母亲一起养活了这个小家。
正如其他矿夫一样,他们都用自己的劳作去有担当地活着。
但如果真的回去后,赵仓大概率为了承担家里的困难,会选择做矿夫。
毕竟通过做启蒙教师糊口的同时,继续坚持学习,能够更进一步的可能太低了。
反而还是会徒劳一场,变成死板固执的老先生。
倘若一直作为矿夫,那么自己家境永远不会根本改变,只是多了一份收入,但对于未来想要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几乎没有帮助。
自从来到这阳城学习,赵仓通过一页页书籍,已经对这片天下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从辽阔的北方草原,到黄沙漫天的苍凉西北,还有誉为温婉水乡的江南地区,那些奇妙的景象,通过书页萦绕他的脑中。
还有许多美妙有趣的轶闻,各番波澜壮阔下的古老遗址,一直沸腾着他的心脉。
他有个野望,不仅希望自己将来风光回去,还要带着家中亲人,一起去到更加繁华的城池一窥风采。
因此,就算现在赵仓在书院内的小房间内,顶着天寒手指难以屈伸的痛苦,也不愿灰溜溜地滚回去。
望着眼前堆起的书集,赵仓面色毫无波澜,只是缓缓地活动手指,同时目窥前方略微支起的书本。
这天冷之后,炭火就会变得很是值钱,目前赵仓还是依靠书院提供给寒门子弟的小院住宿,并没有多余的钱财购置炭火。
如果要使用炭火,更多还是一院子人一起购置,一起使用。
现在能够容纳四人的房间,也只剩下赵仓一人,正如陈凤栖多年来所见,很少有寒门子弟,能够像赵仓一样坚持四年呆在书院。
本身赵仓在学习上的天赋还算不错,而那些既没有好的天赋、家里清贫的学生,早就为了谋求生计,回到了自己家乡。
他们或许在来之前,也曾雄心勃勃,但终究败在现实上。
有天赋的寒门子弟也早就身退,作为一些阳城坊市内门店的管事、账簿先生,或是一些大家族中公子小姐的教书先生。
从此也能够风生水起,但更难在学究上更进一步了。
对于赵仓来说,他初来这阳城,就立志要骑着大马,带着大轿子风风光光地踏入矿石营地,接走自己的父母。
要做到这一点,赵仓唯有寄希望于公考,进入到官府中成为公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