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对垒,又是一场激战。司马伦混乱的人事安排终于爆发他应有的作用:赵王军指挥不畅,司马颖抓住时机发动猛攻,此战赵王军大败亏输,三万精锐一战尽丧,刘琨见势不妙逃过黄河,之后烧毁了黄河浮桥以阻止司马颖。不过赵王虽大败一场,京城还有三万部队,未必不能一战。但得知赵王战败,朝中已经乱作一团:要不咱们也投了吧!
就这样,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王舆率营兵七百余人从南掖门入宫,迅速控制了各门,孙秀、许超、士猗人当场被杀,司马伦被迫退位,洛阳十万中军损失殆尽。司马伦是彻底完蛋了,那个白痴皇帝司马衷理所当然地又被接了回来。
算总账的时候到了。司马伦是铁定活不了了,但问题是,这胜利的果实该如何分呢?
事情开始变得诡异了。
司马颙首先退出了竞争——这个家伙本身就不是司马懿的后裔,在这次讨伐事件中光在一边嗑瓜子了,这样的利己主义显然大家是不认的。所以司马颙拿了封赏之后就很干脆地走了。
而齐王司马冏在这次政变中出力最大、死伤惨重,所以他留下来辅政治国,帮傻子皇帝打理朝政,也是意料中事。
麻烦的地方在于成都王司马颖。
成都王司马颖在这次政变中立场坚定、进军果断,不仅歼灭了司马伦得三万精锐,还顺道帮司马冏清理了司马伦的“东征军”(要不司马冏连京城都进不了,还在那边对峙呢),而且他还是皇上的亲兄弟。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么一比司马颖得形象真的是无比得高大和伟岸啊!
就这样,司马冏看司马颖的眼神,就开始不太对了。
不过成都王不亏是成都王,他发现了司马冏的尴尬处境,于是马上上表,表示拨乱反正这事儿其实都是齐王司马冏的功劳哈!你们想找人辅政?找司马囧!我妈身体不好,我得回邺城照顾我妈去了!
这个以退为进的操作把大伙都给镇住了——你们看看!咱们大晋这成都王!那真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说拨乱反正就拨乱反正,说功成身退就功成身退,又有能力又孝顺母亲!那真是一等一的好王爷啊!
就这样,随着司马颙、司马颖的退出,齐王司马冏的时代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