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秦桧不断对反对和谈的大臣下黑手,韩世忠非常恐惧。他想起来了高忠义对于他讲过的郭子仪、王翦的故事。于是在绍兴十四年(1144年)春正月,太傅、醴泉观使韩世忠再上奏说:“宋金两国已经讲和了,北使现在看起来朝正恭顺,此乃陛下沈机独断,庙堂大臣谟谋之力。臣对于中兴大计没有毫发贡献,希望朝廷将发放给我的一些薪水截至今日就不要再发放了,并将背嵬使臣三十员、官兵七十人拨赴朝廷使用。”宋帝赵构、宰相秦桧看到韩世忠彻底臣服了,就不再威胁他,并派使臣去殿前司负责交割这些士兵,韩世忠提出的停止发放薪水的事情就没有答应。
就在此时,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王伦被金人杀死了。王伦留居金人河间长达六年时间,当时金人想把他任命为河间、平、滦三路都转运使。王伦说:“我是奉使而来的,并非投降而来的。本来就是大宋之臣,怎么能接受大金爵禄去当官呢!”
金主完颜亶派遣使者来催促他去赴任,王伦又坚决不接受。金主完颜亶大怒,把他派遣的使者大打了五十杖,让他去把王伦绞杀了。王伦于是穿戴整齐,冠带南向,再拜恸哭,就被金人绞死了。消息传回宋廷后,宋帝赵构就对宰执大臣们说:“伦虽不矜细行,乃能死节,此为难也。”
太学生张伯麟看到宋人官员只要知道秦桧底细的,无论是在金国还是回到宋廷,都是一死下场,非常悲愤,就在墙壁上写了“夫差,尔忘越王杀而父乎!”表达自己对朝廷权贵投降卖国行径的控诉和嘲讽。
吴王夫差是吴王阖闾之子,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吴王夫差因为伍子胥的奋力争辩,最终被吴王阖闾才立为太子。公元前496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被越王勾践战败,伤重身死。后来吴王夫差继位,发誓要替父报仇。吴王夫差继承王位后,一开始,确实不负众望,励精图治,任用伍子胥等人,发展经济,整顿军队,任贤使能,结果打败了越王勾践,一度使吴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天下太平之后,不思进取,腐败堕落,任用奸臣宵小,生活奢华无度,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横征暴敛,民众怨声载道。于是勾践趁虚伐吴,吴国大败,自此一蹶不振。公元前473年,越国再度兴兵伐吴,吴国被灭,夫差被迫自刎身亡。
吴王夫差父子的故事,恰恰就是目前宋帝赵构父子兄弟的故事。因此宋帝赵构、秦桧等权贵看到这句是之后,极为震怒,就把张伯麟在脊背上大打一百杖,并刺配吉阳军队去了。
话说秦桧自知作恶多端,每天总是胆战心惊,担心有人要谋害他。在打击完主战派大臣、外交使臣之后,就把目光瞄准了曾经的同伙。因为这些同伙对他的事情知根知底,一旦背叛或者出卖他,那么他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当初万俟卨充金国报谢使回到临安之后,秦桧就曾经对万俟卨说道:“你觉得金人对这次议和怎么样呢?”
万俟卨说道:“金主完颜亶看到这么多金银财宝,又看到我们割让了重要关隘和肥沃土地给他们,他们自然非常满意。”
秦桧说道:“我们圣上也非常满意,这都是大家的功劳啊。”秦桧的意思是说他和万俟卨一起构陷除掉岳飞等抗战派大臣的功劳。
万俟卨说道:“是的。是的。”
秦桧说道:“金主既然非常满意,他都没有说我们什么吗?”
万俟卨说道:“没有再说别的。”
秦桧非常失望,于是对万俟卨说道:“为了确保咱们长久荣华富贵,你就给圣上说,金主对我们几个股肱大臣非常满意,十分赞赏我们。尤其是在议和这件事情上,十分依赖我们。这样圣上就离不开我们了。”
没有想到万俟卨竟然说:“议和固然是好事,但是圣上只不过把它作为迎回太上皇灵柩和皇太后的一个手段,谁愿意真心对敌人称臣呢!圣上以后怎么会把议和这件事情再放在心上呢!”
秦桧听后十分不高兴。后来,万俟卨兼权签书枢密院事,负责处理枢密院日常事务。有一天,秦桧坐在殿庐中代替宋帝赵构批复诏旨,准备任命自己亲信中的一些人做官,有个官吏将秦桧的批文盖章后拿进来请万俟卨审核,万俟卨居然冷冷地说道:“从来没有听皇上谈起此事。”就根本没有多看一眼,于是这个提拔动议就放下了。
秦桧大怒,两人从此就不再说话了。于是秦桧就指使爪牙御史中丞李文会、右谏议大夫詹大方递上了弹劾章疏,说万俟卨“黩货营私,窥摇国是”。由于宋廷对大臣在贪腐方面极为宽容,几乎说无官不贪,因此任何官员都几乎经不起调查。面对这一突然攻击,万俟卨被迫要求辞职。
宋帝赵构知道万俟卨在构陷岳飞事件中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很想眷顾他,就想让他以资政殿学士出守地方官。万俟卨前去辞行谢恩,宋帝赵构对他又是安慰和惋惜。秦桧因此更加忌恨,指使给事中杨愿驳还“词头”,也就是不同意宋帝赵构最初的安排。宋帝赵构无奈,只好在绍兴十四年(1144年)二月将左通奉大夫、参知政事万俟禼免职,依前官提举江州太平观。
宋帝赵构也觉察到秦桧驱逐忠臣,就猛然想起来了当初殿试时对策耿直的举人张九成。
张九成字子韶,号无垢居士,绍兴二年为进士第一,授镇东军签判。绍兴八年任宗正少卿,权尚书礼部侍郎。他才华横溢,为人正直,胸怀坦荡,曾经直白地给宋帝赵构说自己经常与赵鼎来往,人们都说他们是同党了。因此,宋帝赵构就对秦桧说:“自古朋党畏人主知之,此人独无所畏,可与宫观。”因此,在短短的几天之后,即八月初,就又让他兼侍讲,进讲《春秋》,又兼权刑部侍郎。
后来赵鼎被罢相,时金人求和,秦桧几次劝诱张九成支持和议,都被张九成严辞拒绝。于是秦桧指使御史中丞何铸弹劾说他“矫伪欺俗”,被诬为赵鼎一党,遂谪邵州。
绍兴十四年(1144年)五月初的一天,宋帝赵构还像往常一样,由高忠义、唐闶(即大名鼎鼎的诗人陆游前妻唐琬的父亲)陪同在经筵读书,忽然想起来了张九成。就对唐闶和高忠义说:“以前张九成曾经问过朕:‘《左氏传》记载一件事情经常洋洋洒洒到达数千馀言,而《春秋》往往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就记载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朕回答他说:‘圣言有造化,所以寓无穷之意。若无造化,即容易知,乃常人言耳。’”
唐闶说道:“解读述说《春秋》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能把它完全说明白,这正如窥探神秘的造化之境一样。”
宋帝赵构于是问到张九成现在怎么样。高忠义说道:“张九成以心学为核心、心性与事功相结合的思想,对学子们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与径山寺僧宗杲相交友善,喜谈禅理,致力经学,亦受佛学影响,还提出了‘道即日用’和‘道器不离’的哲学思想,对微臣也产生了影响,微臣也是自愧不如啊。”
第二天,宋帝赵构问秦桧说:“张九成今在何处?”
秦桧回答说:“张九成离经叛道,喜欢高谈阔论,秉持独特见解,经常与僧人来往,妖言惑众,被台臣所议论弹劾。让他出守一郡,他坚决不受,却想着辞职去乞奉宫祠,臣观察他的意思是终不为陛下所用。”
宋帝赵构说:“九成清贫,不可无禄。”
秦桧怀疑唐闶又向皇上推荐张九成,于是又指使给事中兼侍讲杨愿把来龙去脉调查清楚,再让司谏詹大方以谤讪朝政为由,把张九成贬谪居南安军(今江西大余)。
早在绍兴十一年二月,金主完颜亶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宋徽宗赵佶追封为天水郡王,将活着的宋钦宗赵桓封为天水郡公。在金首都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五国城,赐给宋帝赵桓一处上等房舍,将宋钦宗及身边的妃嫔、子女一同迁到了城内居住。并派遣军士将宋帝赵桓严密保护起来,防止他逃跑或者被宋人暗杀。
因此宋帝赵构反复强调必须完整、准确执行他的方针政策:即始终坚持不主动攻击金人、不让金人南侵长江、保持现状五十年不变的策略。
因此在七月下旬,知濠州李观民准备离开朝廷去赴任,宋帝就反复告诫他“毋招集流亡,恐金人启衅也”。同时一再告诫朝廷大臣,让他们反复叮咛边臣武将要息事宁人,不要惹起事端,给金人攻击找到借口。
此时和议刚刚达成不久,朝廷内外许多大臣都主张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唯独吴璘严防死守,每天都像敌人即将攻打过来一样,因此陕西、川蜀交界处的西路兵最为天下强盛。
同时在九月中旬,按照端明殿学士、四川宣抚副使郑刚中的建议,把利州路分为东、西两路。当时川口屯兵十万人,由检校少师、镇西军节度使、右护军都统制、阶、成、西和、凤州经略使吴璘屯兴州总体指挥。
宋帝赵构看完郑刚中的奏章之后,对秦桧说:“川、陕地远,为将尤难得人。如璘统兵有法,肯为朝延出死力,诸将所不及也。”
话说秦桧看到许多主战派大将军、朝臣已经被打击殆尽,朝廷的议和政策基本稳定下来了,他终于可以放心地躺在“议和”的功劳簿上享受荣华富贵了。
秦桧就对宋帝赵构说:“今日天下太平,宗室不可不崇奖,应当让他们聚集于朝。请以军器监赵子厚兼权吏部侍郎。”
可是,宋帝心事有谁知?
宋帝赵构知道宋帝赵桓还在金国健在,赵氏族人中可能还有许多人想把他接回来。
因此,宋帝赵构冷冷地给秦桧说:“宗室中之贤者,如尝中科第及不生是非之人,可收置行在,如寺、监、秘书省,皆可以处之。祖宗以来,不用宗室作宰相,其虑思甚远,可用至侍从而止。”
前面说过,绍兴九年赵鼎罢相出知绍兴府;二月份秦桧改任他知泉州,又指使谢祖信弹劾赵鼎曾接受张邦昌的伪命(建炎元年四月张邦昌执政期间,在权知枢密院事领尚书省王时雍的安排下,赵鼎被除直秘阁、京畿提刑、兼权转运副使。四月十二日,他来到都堂阁子,拜见张邦昌,对饮茶汤,之后赵鼎开始任职),秦桧以此为理由,就派人夺取了赵鼎的任命节钺。御史中丞王次翁弹劾赵鼎治郡废弛,接受伪命,贪污都督府十五万缗钱,把他贬谪于兴化军。弹劾他的人仍不罢休,朝廷命他迁移到漳州,又责授他为清远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潮州。
才来到潮州时,赵鼎还注意汲取教训,闭门谢客,不谈时事,有人问及他时政的时候,他只是引咎自责而已,说自己做得很不好,因此秦桧等人还比较放心。
可是半年之后,赵鼎又开始不安分起来。这天是赵鼎的爱妾三十六娘的生日,赵鼎赶紧写下了这首《燕归梁(为人生日作)》:“绰约彤霞降紫霄。是仙子风标。湘裙明佩响琼瑶。散馥郁、暗香飘。小春十月寒犹浅,妆粉弄梅梢。秦楼风月待吹箫。舞双鹤、醉蟠桃”。
三十六娘哭哭啼啼对赵鼎说道:“我跟随官人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反而整天东躲西逃,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呢!”说罢又愁容满面,哭啼起来。
赵鼎本身就贪权好色,怜香惜玉,加之对权力欲望渴求十分强烈,先后四次经历朝廷执政宰相位置,因此这一次,也就蛰伏着等待重新返回朝廷的机会。在三十六娘的不断蛊惑下,他不知进退,不时出来参与一下时政,打扰得秦桧很是心烦。
于是在绍兴十四年(1144年)九月,秦桧指使御史中丞詹大方弹劾赵鼎说:“因为犯错误,已经被责授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的赵鼎,辅政累年,不顾国事,邪谋密计,深不可测;他又与他的亲家范冲等大臣心怀异意,以邀无妄之福;用心如此,不忠不孝太过分了吧?王文献,本身就是一个狂士罢了,赵鼎还在贬所,尚且给他一些钱财,让他替自己游说朝廷大臣。现在只是王文献偶然败露了;他所施的诡计,人所不知者,又不知几百人呢。而今王文献与守臣龚宽已经被行遣处理,而赵鼎为罪首,却置之不问,那么赵鼎与他的同党转相惑乱,决无安静之理,这绝对不是宗庙社稷之福。”
秦桧拿着这份弹劾奏疏进呈给宋帝赵构,宋帝赵构说:“司迁之远地,使其门生故吏知不复用,庶无窥伺之谋。”于是就把赵鼎移到吉阳军安置。
赵鼎上谢表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看见了赵鼎的谢表,知道他内心还是很不服气,就对其他人说:“此老倔强犹昔(这个老头还像以往那样倔强)。”
深谋远虑的朱胜非看到赵鼎这种情况,就托物言志,以政和年间已经年过七十岁的太师、鲁国公蔡京与少宰王黼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导致他们两人门下大臣互兴谮言,以为嘲谤,人们嘲讽三馆为“闹蓝”(意思是像闹社火那样热闹)这件事为主题,写了《和同省秋省宿》这首诗提醒赵鼎:
老火未甘退,稚金方力征。
炎凉分胜负,顷刻变阴晴。
可是此时赵鼎已经执迷不悟,根本听不进去劝阻。
又看到主战派人士支离破碎,流离失所,前宰相朱胜非满腔愤恨,抑郁成疾。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和菊花》:
纷纷桃李春,过眼成枯萎。晚荣方耐久,造物岂吾欺。
正由于朱胜非的深谋远虑、急流勇退,他才得以善终。绍兴十四年(1144年)十一月,奉祠八年,寓居湖州僧舍的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朱胜非薨逝了。
关于朱胜非的功过是非,后人众说纷纭,其实只不过是以管窥豹、人云亦云罢了。同僚有可能嫉妒,议论不再公正,然而敌国人的事后评价可能算是最公正的吧。当时伪齐刘豫阜昌四年(1133)癸丑科状元及第的罗诱就评价说:“而赵氏自播迁之后,钜公硕德随已灭,而所与谋事者,不过六七辈。……朱胜非虽老臣,然守法具位,忮於图大事。……是数子辈,皆阘茸之士,非宰相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