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报到(1 / 2)五年过往的十年首页

2009年,高考结束后,陆洋并没有像其他条件较好的同学一样出去玩,而是一直呆在家里,等待着寒窗苦读的结果,到了查询成绩那天,早早地就到网吧等着,不断刷新着高考成绩查询网页,因为查询人数太多,刷了一遍又一遍才登录上去,当看到分数468的那一刻,陆洋期待的心终于有了结果,然而这结果确实出乎了意料,怎么差一本线还十多分呢?陆洋沮丧的心有些失落,在网吧呆了一会,便回家去。

当陆洋把分数告诉母亲时,母亲并没有太过失落,反而安慰道:“有书读就行,只是你看看有没有必要补习,确实没有达到你平时的成绩。”

“妈,我不想补习了,我想去读大学了。”陆洋经过三年紧张而繁重的高中学习后,向往着大学的美好和自由,坚定了不补习,一门心思地想直接去读大学。

“好的,那你就看着报一个可以的学校,选个专业就行,只是我希望你留在省内读,不要去外省,你身体不好,如果能学医学更好,你看看瞧。”

对于一个文盲的母亲来说,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她唯一能做的,她不过多的干涉,也只能给予有限的建议。陆洋的家庭是一个六口之家,父亲陆大国是一名卡车司机,母亲夏桂银是典型的家庭主妇,大哥陆飞现在正在西北一所大学读书,就读工程造价,妹妹陆月在上高中,弟弟陆翔读初中。全家的经济收入都靠着父亲陆大国跑运输,一个农村家庭举家来到城市生活,自然是艰辛,孩子读书的费用是最大的开支,陆大国一个人的收入往往捉襟见肘,常常不够用且不稳定,对于管家的夏桂银来说,不得不把日子过程一门学问,必须得学会精打细算,什么都得计划好,不然就很有可能出现孩子需要交学费或者其他学杂费的时候拿不出钱。在陆洋的记忆中,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你们天天吃什么菜,就证明什么菜是最便宜的。”陆洋记得有一次父母带着兄妹四人去城里逛街,那时候,陆洋刚好上初一,去城里差不多有七八公里的路,父母带着他们走路去,走路回来,去的时候打打闹闹还好,大家都不感到累,可是到了回家的时候,走路回家的过程中,兄妹四人都感觉到又累又饿,想必父母也是,走路的步伐也渐渐放缓了,母亲很显然察觉到了孩子们的状况,但是她一再鼓励他们,兄妹四人也一再坚持,最终都坚持走到了家。

如今的陆洋回想起来,再次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和不易,的确,那时的公交车才五角钱一个人,一家人也才三块钱,可是母亲想着的是三块钱可以买一顿便宜的蔬菜了,而没有选择给大家坐公交车,或许也是为了锻炼,但前者应该是占主要因素的。

经过几天的咨询和了解,陆洋还是决定报医学类的专业,他听了母亲的话都报省内的各类医学院校,而且全部填的是服从调剂专业,为了能确保录取上大学,陆洋已经厌倦了高中紧张繁重的学习生活,再怎么说他也不愿意补习了,像母亲说的那样“有书读就可以。”

很快二本的录取结束了,自然陆洋也顺利的被本省排名靠前的明都医学院录取了,只是专业不是临床专业,是法医学专业。当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陆洋高兴坏了,一颗忐忑的心终于落下,那天母亲做了他最爱吃的菜。

接下来的陆洋带着喜悦,和母亲一起买东西,准备着开学必须的物品,床单被套、被窝行李自是不用说。从镇然县城到省城开车也就三个多小时,所以父亲决定到时候借一张车开着送他去读书,因此各类东西都基本是从家里买好了带着去,省得到了上面不熟悉,还不方便买。

九月一日,到了陆洋期待的报到的日子,那天早晨母亲早早的起来煮好了面条,一家人吃好后,母亲安排好妹妹和弟弟两天的吃饭问题后,将各种物品装在父亲从他弟弟那里借来的面包车,父亲开着车,一家人三人高兴地向省城驶去。想起来这是陆洋第二次去省城,第一次那是2004年陆洋读初二的时候,因为陆洋生病,不得不到省上去住院治疗,那是他第一次到省城,回来后陆洋再没有去过省城。对陆洋来说省城是一个陌生而充满期待的地方,他终于可以逃离这个被紧张的学业束缚了多年的小县城,向着未知的远方,出发。

下午三点不到,陆洋就到了学校,原本可以中午十二点左右就到,但2009年的时候网络并不发达,没有智能手机,面包车经济适用也没有配备导航,下了二环就在城里一直转呀转,问路一次又一次,此外还受到交通的限制,不像在小县城一样,很多地方都可以直接掉头,省城毕竟车流量大,加之路不熟悉,走了很多冤枉路,最后还是找了一个当时比较时髦的职业,带路摩托车,才顺利到达学校,一家人随便吃了点东西,也来不及去吃饭,就赶忙办理各种入学手续,紧接着就是入学体检,在进行入学体检的时候,本来都比较顺利的,农村来的孩子总是比较诚实,如实告诉了体检医生他的身体状况,“医生,我有糖尿病。”

体检的医生迟疑了一下,说道:“你患有糖尿病,是一型还是二型?”

“一型,每天都要打针,医生。”

“你的体检情况我看其他的都没什么问题,至于你患病这个情况,我和领导反映一下,评估后明早你八点来这里,我们再告诉你是否可以正常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