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炆逃到海外,和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勾结,妄图夺取大明船队,一路攻打南京城。”
听到这话,李景隆猛地抬头,枯槁的脸庞竟然变得红润。
整个奉天殿内,就变得异常寂静、落针可闻。
杨士奇等太子党的核心人员更是一阵惶恐,他们想起了那个宽仁的建文帝,那个让整个南方文人都很喜欢的圣君。
大明朝对江南实在苛刻,每年征收的赋税是其他地方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这简直就是压榨。
凭什么要我们江南出这么多钱,去养你们朱家的天下?
还是建文帝好,体谅百姓,尊重文人。
不少文人和朱高炽相处时,也会觉得如沐春风,似是回到了那个建文帝给他们所有人的春天。
只是没想到,朱允炆竟然没死!
没死也只是小问题。
夏原吉眯起眼,想起之前的歌谣,想来允炆就算逃到了海外,这次也是真的去了。
“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宣扬出来?”夏原吉心中不解。
朱允炆死了是最好的结局。
朱棣不用承担弑君的罪名。
即使朱瞻壑真的杀了朱允炆,朱棣按理来说也该隐瞒下来。
难道这件事无法隐瞒?
夏原吉的心中千头万绪,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宣表官还在继续宣读锡兰发生的一切:“……汉世子率领五千兵马支援,允炆率五万之众与之决战。”
“汉世子大败允炆,以五千将士击败敌军五万人,斩首三千人,俘虏三万人,允炆仅有二十七人逃走。”
朱高煦嘴巴微张,怀疑自己听错了。
同样表情的还有朱高炽。
五万打五千,一战全军覆没……
这,也太废了吧?
作为武勋之首的丘福更是感叹:“又是一个万人敌,当真是燕王种!”
还有不少人忍不住看向李景隆。
夏原吉、杨士奇这些经历了建文、永乐两朝的老臣更是有种莫名的即视感。
陛下,你的军队又被以少胜多了!
这大概就是建文四年南京城中百官的统一感觉。
但是事情还没完。
宣表官继续宣读,只是声音带上一丝颤抖:“汉世子至科特城下,尘埃覆面,军不复识,欲拒之,汉世子免胄自言,率领明军搜山检海,寻找允炆踪迹。”
“允炆自知无力回天,在树上自缢,死前留下血书一封,让臣子交给汉世子。”
奉天殿肃然一静,殿内就响起了仿佛苍蝇集体振动翅膀一般的“嗡嗡”声,那是官员们难以控制地交头接耳、低声私语的声音。
最先忍不住的,是一个满脸正气的官员,他怒道:“汉世子身为皇室血脉,本当以德行天下,以仁爱家族,却行此不义之举,逼死自己族叔,实为天理难容,人伦之殇!”
“朱允炆虽曾为皇位之争者,然其退隐海外,已是放下权力,寻求宁静。”
“朱瞻壑不念血缘之情,不顾家族之义,竟以武力相逼,使其自缢,此等行为,岂非禽兽不如?”
“皇室尊严,因此受损!家族和睦,因此破裂!”
“此等恶行,若不严惩,何以正国法,何以慰民心?”
听到这话,上方的朱高炽眼前一亮,觉得这个臣子说得好,再仔细一看,这不是永乐二年的进士,文渊阁学士李时勉吗?
真是一个直言上谏的忠臣!
朱高煦则是怒目而视,将这个李时勉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找机会就让陈瑛,不,陈瑛已经入狱了,没事,总之让人弹劾诬陷这个小言官!
文官们则是纷纷点头,对李时勉的话深以为然。
将一个皇帝逼得自缢……
这和成济当街刺死天子有什么区别?
就连夏原吉这样的铁杆帝党都觉得不妥,将朱允炆抓起来,找个机会让他体面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逼死对方简直……
等一下,这不就和当初朱棣进南京城,朱允炆自焚时一样吗?
夏原吉最先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