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宠,其实这是一个没有经过辨别真假,就被林翔进行了判断对错的攻击了。
这个想法冒出来,的确让林翔好好地松了一口气,再向天吐一口气。
争宠这个词放在自己身上的确林翔无法接受,不过这种无法接受也让林翔觉得很有趣,其实也是自己的刻板印象过于强烈了。
怎么自己身上就不能有“争宠”这样的特质呢?为什么自我批判性这么强烈呢?
林翔回想自己小时候,为什么和老姐斗争的那么厉害,还不是在爸爸妈妈面前争宠么?
想到这里,林翔似乎对争宠这种意识里面有些排斥的词语,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接纳的更多了一些。
但林翔知道,争宠不是主题,而是枝干,其实还是需要回到对自己探索的主题上来。
为什么觉得自我暴露会伤害到自己。
词语的描述其实已经有些改变了,“自我暴露”这个词的出现,其实已经让林翔有了一些理解了。
因为“自我暴露”这个词有两个地方会被心理咨询碰到,一个是在咨询过程中,过多的自我暴露会阻碍咨询的正常进行,这个事情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某些铁律。
再一个自我暴露的经常被提到的地方是相容“暴露狂”。《请回答1988》里面有过类似的桥段,女主被一个暴露狂吓到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林翔觉得自己对暴露自己有顾虑,也是有专业方面的思考。这句话出来的时候,有一个很明显的批判性自我的声音会响起来:真能往自己身上贴金。
内在批评者的如影随形,林翔也是习惯了。
林翔想起来了,其实好像专业从业者对于暴露自己的确有很多的顾虑。
不过,林翔这个时候某些爱挑刺的特征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那就是,自己让更多一些人知道自己,真的是属于振业这的自我暴露么?
心理咨询专业从业者,如果过多的暴露自己,其实是会影响自己来访者的安全感的,这个也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考虑,尽量不在非专业的场合进行自我暴露,这并不是为了保持做为心理咨询师的神秘感,而是会让自己的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和自己咨询师在一个非常注重隐私的环境中所谈论的问题,并不会由于咨询师个人的爱暴露而泄密。
心理咨询最开始都是要签署保密协议的,当然很多的保密协议都在咨询协议中有体现,并没有单独的列出来。
不过林翔觉得单独的保密协议自己其实也应该准备好。
对的,准备好,这三个字也给林翔带来了一些灵感。在阅读作家常书欣的一个小说《黑锅》的过程中,在后期男主人公遇到了一个社会咨询师,感觉虽然描写的夸张了些,不过咨询师有一个动作让林翔觉得很值得借鉴。
就是咨询师让主人公,应该是叫简凡,去后面的文件柜还是档案柜里面拿一份资料,是一个数据统计,就是男性的一些心理特征的数据。
从结果上看,其实是帮助主人公进行了一个普遍化的心理调节。但是从专业上看,其实这个过程很难在日常的咨询中发生。
但是林翔仍然觉得这个咨询师做的很到位,主要是资料准备的很全面。所以很专业。
对比自己,好像自己就的确没有这样充足的准备,自己也只能口述。但是口述和有实际根据的调查报告或者统计数据相比较,一定是后者的可信度更高。
心动不如行动,林翔找到了一个关键词,“心理健康统计”出现的似乎的确是自己想要的,林翔也先保存下来,准备之后做成好看一些的卡片。
同时林翔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就是关于大数据的,咨询师从哪些方面获取来访者的资源。
这个属于意外发现,不过还是有一定启发的,所以林翔觉得自己还是需要多多的拓展一下自己的视野。虽然这个方面不是很擅长。
这个时候一个批评的声音又冒出来:你是不是在尝试着和资本同流合污?
换句话说,林翔知道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否想把自己打造成金钱的奴隶。
林翔知道这是自己内在比较清高的部分。当然林翔不排斥这样的声音,因为清高的这个部分也是属于自己自恋或者说形成某些自我价值的基础。
所以清高的自我对自己有些滑向资本运营是有担心的,这是可以理解的。
林翔觉得清高不是什么好词,也不知道自己身上怎么沾染上这个部分的。在看了《冒牌大英雄》之后,林翔很是为自己的“清高”的部分担心呀!
林翔觉得自己可能恢复了一些了,已经可以和自己开玩笑了。
林翔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一些关于自己的秘密。因为这个所谓的清高,和自己内在对“清高”的认同,其实是阻碍自己对金钱追求的一种阻力。
自己是在哪里获得了“清高”是好的感觉呢?或者其实虽然这个问题被摆在桌面上了,但是自己好像仍然认为清高是一件好事,是一件自己应该坚守的品质。
林翔在自己的小屋里面转了两圈,尝试调整一下自己有一些压抑的状态。
林翔觉得清高其实好像在自己的脑海里,是一种过我文人都很追求的重要品质。这个认识应该是没有错的。
如果自己有了清高的概念,而且很是高度认同,好像从觉察层面说没有什么,但是从判断的角度,其实就会呈现冲突。
这个时候一个问题冒了出来。清高到底指的是什么?自己认为清高和赚钱是矛盾的这种认识,是不是存在着某些自己不知道的部分?
还是要求助度娘:
“意思是指品德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有时也指为人高傲,不合群。
清高---心有大志,不会阿谀奉承,道德、思想上的追求者。不追求物欲,很有骨气,终身探索真理,同时完善自己的人格,达到一种伟大的思想境界。他们不会只看到人生在世几十年,目光会很遥远。
人物列举:屈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周敦颐、岳飞、朱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