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平坟(2 / 2)小民的日子首页

守堆人小史庄的史大爷是个老光棍,五保户。说是守堆,其实是看守老堆上的树木,不让乱砍乱伐。大爷的住处就是老堆路口的丁头房,虽是光棍汉,但是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丁头房,就是就地起脊、没墙或者墙很矮,在山墙开门的简易房子。有的还在室内地上向下挖掘一定深度,以增加室内高度,扩大空间感。丁头房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山墙上开门,不像正规房子都是在侧面开门。生活困难建不起正式房子的农户,会建这种简易房子作为庇护所。

史大爷的丁头房,是大队帮建的,里面向下挖的较深,显得十分宽敞;骨架是就地取材,用的是老堆上槐树,粗壮坚固;房顶缮草厚实,并且由大队定期维护,深居槐树丛中,冬暖夏凉。

几十年孤身一人守着老堆,史大爷与老堆已经融为一体,不分彼此,老堆是他的老伙计,他也是老堆的老伙计,对老堆上一树一木一坟一冢了如指掌。相处久了,史大爷身上甚至生出了老堆才特有的气质,沉默无语、不苟言笑、面无表情、冷若冰霜,俯瞰人间傲视尘世,整天一付“天地崩于眼前而我岿然不动”模样,令人敬而远之,特别是孩子见了无不远远躲开。但摆渡撑船的双木是个例外,夏天的中午无人渡河,他便会钻进史大爷的丁头屋,要么美美地睡上一觉,要么与大爷聊聊天打打趣,也只有在这时大爷的丁头屋才有了点人气,大爷才有了一些活人的气息和生机。

三子家的老坟在小史庄的地里,共五座,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到三子爷,还是长房。祖坟是迁走还是深埋,三子爷说了算。

三子爷没种过地,早年读书跳出了农门,一直在外教书,思想比较开明,看得通透。关于生死孝道,他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人,重在活着,活着的时候要好好地过日子,不求流芳百世,至少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为自己、也为与自己相关的人们。死了就是死了,一切结束。人死了就是物化了,尘归尘土归土,像桌椅板凳,放哪就在哪,扔了就没了。尽孝,要在老人未去世的时候尽,特别是老人身体精神不尽如人意的时候,要照看好伺候好,尽量让老人舒服些,让老人安度晚年就是最大的孝。人都死了还搞这搞那,搞些七七八八莫名其妙的东西,纯粹是活人在争面子,大概率是因为老人在世没有尽力尽孝,心虚。坟墓,儿子女儿过年过节会定期祭扫,孙子孙女在一些节日也会去祭扫,那是因为有感情的维系。重孙玄孙搞不清这些先祖谁跟谁,很难维持祭扫。对先人的怀念源自先人的福荫,有物质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是自强不息勤奋刻苦,是善良正直宽容大度,是热爱学习注重礼教,是勇于担当乐观积极。为后人铭记,先人便住进了后人的心里,后人的心便成了先人的坟墓。这样的坟墓平不掉,毁不了。最好的坟墓在后人的心里。

三子爷最终决定:祖坟全部就地深埋,不留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