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菁我书院(2 / 2)三国:开局捡到曹魏江山首页

“如此神速吗?”此诗一出,张温及周围学子皆惊讶不已,“敢问公子高姓大名?”

张温赞叹道:“此诗意蕴悠长,公子真乃高才。”

“我家公子乃……”

曹植伸手按下崔琰,谦逊道:“此情此景,偶得佳句而已,不足为奇。”

张温及众学子听罢,更是对曹植的胸襟和见识敬佩不已,纷纷欲上前交流,曹植见状,赶紧推脱有事,拉着崔琰离开。

从书院出来,曹植督促道:“叔父,此地英才济济,皆是国之栋梁。务必要督促书院继续扩大招生,广纳贤才,以备国家之需。”

崔琰点头应允,道:“公子所言极是,书院的确是培养人才的沃土。”

曹植稍作沉吟,“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鼓励书院开设更多的学科,无论是文、史、亦或是兵、法、算学,都应有所涉及。如此,方能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此外,对于贫困学子,也要有所资助,不能让才华因家境贫寒而被埋没。”

崔琰一愣,这确实是身为士族大家的他从未考虑过的问题,心中颇为触动,当下点头:“我这就去安排。”

曹植望着书院的大门,心中充满了期待。

不日之内,在荆州城官署及菁我书院之外墙,皆张贴巨幅告示。引得百姓伫立细看,议论纷纷。

告示上书写着官署的招生章程,内容更是引起了众人的极大兴趣。

与往日不同,此次官署不仅招揽文武贤才,更特别指明对机关匠、珠算、农学、船匠、织工等行当英才之渴求。

“诸位,这回官署这次招生真是别开生面,连我们这些手艺人也有了出头之日!”

“此乃州牧的高明之处。其深谙国之盛强,非独赖文武兼备,更须百业兴旺。此举非但能甄选贤才,更能策励黎民各尽其能,共襄荆州之繁荣。”

在告示榜的另一侧,一位织布女子轻声与同伴讨论:“官署连我们这些绣娘也考虑在内。若是能被选拔,说不定还能有机会改进技艺,工钱也会水涨船高。”

“正是,正是。”她的同伴连连点头,“而且,我还听说,这次选拔不拘一格,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自荐。”

在这群情激昂的人群中,一位身形魁梧的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魏延,身着一件洗的发白的褐色短衫,肌肉线条在布料下若隐若现。

他自诩文韬武略,天生神力,武艺不俗,然因出身寒微,未曾妄想过能跻身书院,与文人雅士同席论学。

魏延的目光在字里行间徘徊,他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记得曾在街头偶遇曹植,那位公子的风采让他印象深刻,明明衣着富贵却态度谦和,待人如同春风拂面。

原本他有心前往益州,投效刘璋麾下,但听闻益州大败的消息后,便改变了主意。他眼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但很快被坚定所取代。

如今荆州之昌盛与曹植之开明,令他窥见了新的希望。

人群中的另一侧,一男子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此人身材修长,一身青白色长衫随风轻摆,头戴纶巾,面如冠玉,眉目间透露着一股子书卷气。

他的目光在告示上掠过,嘴角浮起一抹微笑,似乎对告示上的内容早已了然于心,胜券在握。

旁边有人见他如此表情,便好奇地问道:“公子也要报名吗?”

“官署此次招生,广纳贤才,我自当积极响应。”男子笑着,声音温和而自信。

他转身前往官署报名处,步履从容,姿态优雅。

在做过一系列登记后,报名官指着一卷报名表格说道:“在此处签下自己名字即可,三日后会举办第一场文试,文试通过后方有面试。而后才能真正进入学院。”

男子点点头:“无妨。尽管来试。”

说完,他在报名处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何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