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中官乃耳目也(2 / 2)大明正德:朕乃有道昏君首页

经过仁宣到了英宗、景泰帝的时候,勋贵倒台大明皇家实力大减,有些规矩渐渐不存,才多了许多来历不明的宦官。

净军猛增,跟三杨内阁在土木堡之后,将司礼监引入外朝有关。

太监的地位猛然抬高,自然而然就有投机取巧之辈,投机成功的多了,后继者便如过江之鲫一般了。

还是因为三杨内阁,他们增加了大明文臣的权柄,致使各地豪绅雀起,大肆兼并土地,民间的失土者多了,为求活口,自阉的百姓也就多了。

“小祖宗仁善!”

萧敬夸了一句之后,就抹着眼泪去他处伤神了,李荣这个大伴便走到小皇帝跟前说道:

“小祖宗,东南纳赋只是一时的,小祖宗还是要当心文人手段。

赋税纳了,可并不一定会流入户部,地方上肆意截留,也是老早就有的毛病……”

小皇帝取胜于文臣,李荣自然是高兴的,但他心里也有隐忧,大明的文臣从来都是不好对付的。

这次若不是汪直得力,将刀子捅进了士绅们的肚子里乱搅,只怕大明朝没了,东南的赋税朝廷也不会多收到一文钱。

“大伴,饭要一口口的吃,事要一步步的做,一气儿吃完也不能吃个胖子,反而容易噎着。

事情做的太急躁,也容易让大明文臣抱团,现在这样最好,有清流、有浊官、有干员、有能吏,当然也不乏贪赃枉法之辈。

按皇考说法,这些人各有各的用处,皇考以仁孝治他们,朕便以守制治他们。”

听到小皇帝没有如之前一般急躁,反而想着先帝爷的教导,李荣也是感触小皇帝长大了。

“老奴能看着小祖宗一点点长大,真好!

萧敬所说之事,老奴会让刘瑾发一中旨裁撤各地镇守太监,总不好让外朝那些人一直攻讦小祖宗的。”

如李荣所说,大明十几万太监,两京占一半,各地镇守占一半,明里暗里的费用加在一起,可不比养活十二京营花的钱少。

而大明的太监多、净军多,也未必没有镇守位置多的原因。

只因外放为镇守太监,最起码也是称霸一个卫所的存在,别人好欺负,大明的太监可不好欺负,子子孙孙结成的网络,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厚照所谓偏僻苦寒的卫所,差不多就去了一大半镇守太监的位置,如卫所一般一些小州小县,也没必要留镇守太监。

这些杂七杂八的一去,再划归西厂一部分,朱厚照所谓中官乃耳目的说法也就达到了。

真要跟萧敬直接说裁撤一半镇守太监,即便老东西点头同意,心里也会有别的想法。

朱厚照打了一副感情牌,各地镇守太监合并转移之后,再控制一下宦官数量,萧敬容易接受不说,还实际的解决了问题。

李荣最终拍板,就是将裁撤镇守太监之中的不恰全部接了过去,让刘瑾出中旨的意思也简单,无非借刘瑾那奴婢的猖狂,压服各地的镇守太监而已。

“大伴,你都这岁数了,就少操一些心吧!

安安心心在钟粹宫享受一下多好?”

揽下了担子,得了小皇帝体恤,李荣仔仔细细、上上下下瞅量了一番明显长大的小娃娃,也是一副老怀甚慰的模样。

“小祖宗真是长大了!

小祖宗,皇太后那边还是要派人留意的,免得被外朝之人利用了。

寿宁候、建昌候那边,小祖宗不妨留人看着,以备不时之需。”

宫禁之中的一些隐秘事,李荣也不欲说给小皇帝听,想着一些传言,李荣的嘴角勾了勾,有些事就要跟他这个老家伙一样,死了之后带进棺材板,就没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