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在大明税赋一事上取得东南大捷,李荣、萧敬两位大太监,自然是要恭贺一番的。
“小祖宗圣明睿智,先帝爷曾说小祖宗既有太祖生辰之奇,又有太祖太宗武德之相,而今先帝期许成真,老奴为小祖宗高兴呐……”
李荣抹着泪恭贺完毕,萧敬这边也开了口,只是他的朝贺之礼不是李荣一般的吉祥话。
“小祖宗,外朝诸臣皆言,大明的镇守中官太多,老奴等查看各地镇守太监的名册,也却如外臣所言中官有些多。
小祖宗,不若裁撤三成?”
萧敬所说镇守太监跟军中的监军太监又有不同,监军太监至多带上十几净军,人数也就到天儿了。
但镇守太监不同,洪熙元年仁宗皇帝设立中官镇守,起初也如监军太监一样,是用来监视各卫所诸军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官镇守变成了镇守太监,而镇守太监也从卫所之中,走到了大明各地的关键所在,尤其是与商事有关的衙门口。
似泉州、宁波、广州三处提举市舶司衙门,除正副镇守太监之外,还有大小太监十余员,小宦官数十,来路不明的净军仆从数百。
一些位于交通要道的卫所,也差不多是一个德行,无非哪里利大,哪里的镇守太监就多。
“萧大珰,朕的意思,有些人手是无须裁撤的,有些过于偏僻的卫所,就没必要留什么镇守太监了。
卫所兵卒不喜不说,下去的奴婢也没好日子过。”
见小皇帝说的有些深沉,萧敬半喜半忧的扫了一眼李荣,见这位李大伴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一切只听小皇帝的,他只能开口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将卫所之中的镇守太监全部裁撤?”
卫所的镇守太监,虽说大部分如朱厚照说的一样,生活并不如意。
但一些大的卫所,以及交通要道上的卫所,镇守太监过的相当滋润。
裁撤卫所的镇守太监,从大面来说,对宦官群体有些不利。
“中官乃朕之耳目,都裁撤了,朕岂不是变成了聋子跟瞎子?
一些有油水的大卫所,必然也是通衢之地,这类卫所的镇守太监不仅不能裁撤,反而要相应的增加。
似九边、辽东、西南、两广的一些卫所,涉及到了军情,自然也不能裁撤。
而一些苦寒之地、偏僻之地,没人愿意去的地方,就不必留镇守太监了。
但这类太监熟悉地方,可以转归西厂所辖做地方上的镇守太监,以增加西厂耳目。
李大伴跟萧大珰都是吃过那份苦的人,自然知道大明的太监宦官不能太多。
如今多咱们不妨多担待一些,以后宦官的人数还是要逐年减少的。
都做了宦官,朕是舒服了,可大明就没人了……”
听到小皇帝如家常一样谈及宦官跟净军的问题,吃过那一刀苦楚的李荣、萧敬,自然要抹抹眼泪,追忆一番了。
事情却如朱厚照所说,两京的净军多、太监多,可不是李荣、萧敬想看到的事儿。
其实宫中也有无奈之处,两京净军的人数逐年增加,宫内若不接收一些,两京净军可就要闹事儿了。
给他们一个念想,给他们皇庄的活口,其实还是宫内承担下了大明官员御民不利的苦楚。
宫中挑选太监,可不是没把儿就成的,太祖时不用大明百姓为宦官,直接从朝鲜要,从敌对势力的俘虏中选。
太宗时期,也差不多是这样的规矩,到了仁宗洪熙时代,因为增加的中官镇守的缘故,宫中的太监才慢慢多了起来。
早前儿选太监,也是专找那些无依无靠之人,并不会选家口很大的人做宫中宦官,只因宦官连着皇家,不能说的事情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