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九边禁商能逼的晋商纳税;倭寇来犯能逼的东南一体,那大明这篇文章就有的作了。
“陛下,东南事急!”
见刚刚还为东南说话的马文升,直接给了自家一记窝心脚,李东阳也是有苦难言。
早知如此,当初就该让熊绣履职两广总督任上的,如今刘大夏、熊绣被拿问,他这个即将成为首辅的内阁次辅,反要去东南一带督领税务、军务,还不如熊绣的两广总督呢!
“因为事急,所以才让西涯先生去东南坐镇的,先生此去东南,当以整合东南卫所为要,没有海疆防线,倭寇入侵防不胜防。
其次,是重新打造我大明水师,至于东南税赋,收不上来便不要强取,东南一带乃大明文脉所系,还是不能出问题的。”
朱厚照的先卫所、后水师,其次才是税赋的说法,在文华殿众臣看来,就真的有些帝王的薄情寡恩了。
没有东南税赋,朝廷拿什么来修葺水师战舰,又拿什么来整合东南卫所?
本以为还是一场扯皮的议政,结果却是李东阳这位内阁首辅下西南,梁储、王华、杨廷和入内阁。
如此看来,此次议政最大的赢家可不是韩文一系,而是小皇帝朱厚照。
刘健以为增加了阁臣是削弱了内阁,但马文升、韩文却清楚,有这三人入阁,朝中南官便有了落脚点,谢迁、王华这俩状元阁臣还是同乡,两浙文人翘楚。
李东阳一去,倒台的只是湖广一系,大明更为重要的两浙一系,又要崭露头角了。
而谢迁、王华这俩状元,又与湖广一系不同,他们还是清贵文臣的代表人物,再加一个擅谋的杨廷和,内阁势力盖压六部,只怕就在三人入阁之后了。
“陛下,能否下一道中旨,先让定国公徐光祚之军调头?”
眼见大势已去,李东阳也不恋栈,开口就想让小皇帝下中旨,强令定国公徐光祚之军调头南顾。
“西涯先生,刘老先生有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江南一带本就因税赋过重民怨沸腾,西涯先生不先调和好了江南地方,反而先让定国公率军调头,只怕还是会苦了江南百姓。”
见新君对用兵的谬处见解清晰,马文升也就没再开口,所谓兵过如梳。
无钱无粮无饷的军队,对平民百姓而言,可比倭寇凶悍多了。
定国公徐光祚本就不能任事,让他提前调头,马文升第一个不赞成。
那些个勋戚,可不会管大明百姓的死活,指望他们秋毫无犯,那才是想多了。
“西涯先生,还是如陛下所说,先平靖江南地方,再让定国公之军调头吧!
地方不靖、大军先到,对江南而言未必是好事……”
马文升心中所想,也是刘健语中担忧之处,让定国公那等勋戚家的二世祖先到东南,只怕其祸尤甚倭寇。
对内阁而言,大明官员士绅是需要各司其职的,越俎代庖就意味着祸事将近。
此次定国公征伐西南的军费,可是人家自筹的,让他们去江南平患,只怕这笔军费,江南地的百姓士绅,要十倍百倍的偿还,才能不使大军为祸地方。
“晦公……”
见刘健也如此说话,李东阳便有些失态。
“西涯先生,带兵的若是英国公张懋还好些,定国公么,福祸难测……”
莫说在文华殿非议勋贵,即便是当面,刘健也会如此评价定国公徐光祚,只因大明国公之中,唯有定国公府仗着世袭罔替肆意行凶、戕害黎庶。
定国公府其声名之狼藉,犹在寿宁侯张鹤龄之上。
张鹤龄只是对土地财货贪婪,而京师的定国公府,年轻的定国公徐光祚,就是大明纨绔子弟中的代表人物,强取豪夺、凌虐百姓之事,他可没少做。
经刘健当面提醒,想及定国公徐光祚为人,李东阳也不禁心中一抽,那厮不为人子的……